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临渭区:“党支部+”激活脱贫攻坚“新引擎”

2017-08-04 08:30  渭南日报  字号:T|T

通讯员杨志炜尹百鹏

“残联给咱送的羊,送的鸡,现在收入比以前多了,羊一个月七八百元的收入。”临渭区阳郭镇曹沟村贫困户王西峰说。这几只奶山羊每月带来的收益(仅羊奶钱)足够他们家一个月的生活费,这也让他心里充满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临渭区把脱贫攻坚当作“头等大事”,坚持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发挥党组织作用,探索建立“党支部+”模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持久动力。

“党支部+产业”精准滴灌让产业发展兴起来

临渭区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在产业帮扶中的组织保障和桥梁纽带作用,结合地区资源禀赋,突出示范效应,精准滴灌,精准施策,科学引导群众发展培育增收产业。

阳郭镇高李村基础设施差、村级产业薄弱,村党支部多次召开村组干部会、村民代表大会等专题会议,结合本村实际和村民意愿,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2100多亩。村党支部采取“支部+公司+贫困户”模式,成立了高李村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猕猴桃栽植、田间管理及果品销售,公司每年拿出收入的50%向贫困户分红,20%作为管理费,剩余30%作为滚动发展资金。向阳街道东王村党支部与蓝美神农公司进行合作,引导贫困户发展优质核桃栽植,蓝美神农公司与贫困户签订合作协议,免费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和专用生产资料,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收购。

阳郭镇曹沟村因地制宜,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积极探索出“送羊还羊”发展方式,由合作社统一购配良种奶山羊,对入社贫困户进行管理技能培训,奶山羊的日常防疫等均由合作社统一免费提供,协议期满后,所发放奶山羊由合作社统一收回,产奶及所下羊崽收入归贫困户所有;对于无条件、无能力养羊的贫困户,采用合作社托管代养的方式,合作社在扣除成本费用后,每年定期给贫困户分红。目前,合作社先后累计投资200万元,带动贫困户83户,每户养殖奶山羊5只,年均增收7200元,加上所产羊崽收入,每户年均可增收1万余元。

孝义镇孝联村党支部探索“党支部+致富能人+贫困户”模式,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鼓励致富能人与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林麝养殖产业,目前,孝联村林麝圈舍已建成投入使用,饲养林麝42只,计划带动15户脱贫。

崇凝镇永庆寺村党支部结合村情,采取“党支部+光伏产业+贫困户”模式,大力实施“农光互补”光伏扶贫项目,成立新能源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贫困户争取扶贫政策和资金,完成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合作社以办公用房和土地租金的形式每年向村集体缴纳费用,村集体以这部分资金设立村级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基金、返贫扶持基金等进行积累,专项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贫困户返贫再扶持。目前,合作社已将全村103户贫困户吸纳入社,并与国家电网公司签订了长期购电合同,一期300KWp光伏并网发电,预计贫困户年人均分红3000元;二期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收益70余万元,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可达7000余元。

“党支部+基地”合力攻坚让群众口袋鼓起来

为了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让贫困户变被动扶贫为主动参与脱贫,临渭区探索“党支部+包联单位+基地+贫困户”模式,结合村情民意,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致富产业格局,让贫困户的口袋鼓起来。

在阎村镇,阎村、西王村党支部积极协调区信用联社和区环卫局,向李庄村开泰养殖基地注资,以托管代养的模式发展奶山羊养殖,带动贫困户50余户,每只羊每年可定期分红200元,2016年底,20名贫困户已领到半年400元的分红收益。双龙村党支部协调区卫计局投入资金8万元,成立了临渭区双龙羊肚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自愿原则,确定了12名贫困户和计生家庭,作为项目资金受益人,在资金使用期间享受分红,积极参与羊肚菌种植。

王占良是阎村镇龙泉寺村的贫困户,一直以来只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因为长期患病在家,地里重活干不了,一家五口日子过得很拮据。最近,包联他们村的区民政局在村里建成了一家养猪场,动员他去村里的养猪场就近打工。

在龙泉寺村,像王占良这样的贫困户一共有22户,由于人多地少,产业结构单一,村民增收困难。如何帮助这22户贫困户,对口帮扶单位区民政局经过一家一户的走访考察,投资60余万元帮助该村建立了养猪场,将村里的22户贫困群众全部吸纳其中,并创新性提出了股权分配分红方案,贫困群众可以将自己的扶贫资金入股,不仅可以在此打工挣钱,还可以在猪场产生效益后取得分红。区民政局还联系畜牧公司参与合作,围绕技术、管理、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管理,确保资金无压力,技术有保障,销路不用愁。目前,生猪存栏720头,预计每年将出栏2批,每头猪出栏可稳定获益100元。

渭南葡萄产业园党支部采取“党支部+园区+贫困户”的模式,扶持带动下邽镇北七、神寺、东关、城南4个村723户发展葡萄产业,其中贫困户124户,定期为贫困果农提供技术培训,邀请专家现场指导,促使贫困户熟练掌握葡萄种植技术,示范带动园区80%以上贫困果农发展避雨栽培。2016年,园区人均增收1200元,实现脱贫102户。故市镇易西村采取“党支部+产业托管”模式,由党支部引进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阳光托管+分红”的方式,引导产业大户和贫困群众在协商一致、自愿合作的前提下,由贫困户申请小额贴息贷款,以入股分红的方式委托合作社代管使用,贫困户按期分红。目前,已带动30户贫困户发展李子及葡萄栽植。

“党支部+三变改革”创新思路让沉睡资源活起来

临渭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展创业就业平台,激发源头活水,带动集体经济,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桥南镇天留村尤丽萍由于家中贫困想外出打工,但又得照顾家庭。听说渭南航天生态园景区招聘后,尤丽萍和丈夫应聘上了保洁员岗位,两人每月可以挣到2400元。目前,该村27名贫困群众已在景区安保、保洁及绿化亮化、运输、房建等劳务岗位就业。景区还将统一设置售卖亭,免费出租给贫困户,售卖自家无公害农副产品,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天留村依托资源优势,抓住天留山景区开发机遇,成立了村集体企业——渭南谦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通过与渭南文旅公司等多家单位的联合开发经营,使资源变为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保障群众长期收入。村上盘活沉睡资产,以水资源折股30%,村集体注资入股5%,贫困户及部分村民集资入股20%的形式,与商业公司联合建设矿物质水厂,依据水资源和入股进行年底分红;将17院8.5亩空余宅基地作为村集体财产,与渭南文旅公司联合开发建设特色民俗宾馆,实行年底收益分红;将村上废弃小学空院作为集体资产进行出租,开发建成集咖啡、茶艺、简餐休憩于一体的“天留小院”,年集体收取租金6万元;将村部所在17亩集体土地以40%的股份入股渭南文旅公司,开发建设渭南航天生态园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25户村民以自愿入股方式,参与景区观光电瓶车购置利用。

实干有为,奋斗可成。“党支部+旅游”“党支部+创业就业”“党支部+电商”……跑项目、找资金,兴产业、传技术。在临渭脱贫一线,一面面旗帜高高飘扬,一个个“红色细胞”熠熠生辉。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武关河珍稀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规划通过农业部评审

    2017-08-04 08:05阅读

    紫阳蒿坪镇举行新民风建设表彰大会

    2017-08-03 18:00阅读

    听老兵讲五十五年前的故事

    2017-08-03 10:13阅读

    留坝“紫柏山宴”美食节成功举办

    2017-08-02 14:24阅读

    新版信天游上线理财服务更方便

    2017-08-01 18:40阅读

    张宏在吴起县督查脱贫攻坚和防汛工作

    2017-08-01 10:12阅读

    汉中市部署全省就业扶贫推进会议精神落实工作

    2017-07-31 14:0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