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名海外孤儿齐聚汉中寻亲同时感受汉文化
本报记者 何大龙 文/图
7月30日,陕西爱加倍社会关怀促进中心20周年庆典在我市举行。在主题为“寻根之旅—回家”的活动中,15名来自美国、荷兰的汉中孤儿及其养父母,除了与市民政局、市(区)残联、市福利院的负责人、职工、爱心志愿者齐聚一堂,分享成长故事、开启寻亲之旅外,还感受到了浓浓的汉文化。15名海外孤儿回家寻亲
“比山高、比海深,测不透、摸不着,却看得见。因为有你,因为有我,甘心给、用心爱,把心中这一份爱活出来……”7月30日,在陕西爱加倍社会关怀促进中心20周年庆典活动现场,爱心志愿者合唱的《活出爱》表达出了爱心是超越国界、肤色、信仰的心声。一位寻亲孤儿与其荷兰养父母的双簧表演,市福利院儿童带来的舞蹈《礼》,也透出了浓浓的中国元素。
数位收养家庭的养父母表示,他们在家里会坚持给孩子们过中国的节日、做中餐,融合不同的文化。抚育一个孤残儿童需要的不止是爱心、耐心、细心,还有一天天的成长陪伴,因此相较一般家庭,付出会更多一些。
此外,活动现场为15名汉中孤儿送上了用“汉中玉”做成的平安扣,而投影背景上“欢迎回家”的字样,则宣布着本次寻亲之旅的开始。
15名孤儿有一个共同心愿
今年将满5周岁的女孩穆雨婷,2012年10月29日,被遗弃在市人民医院妇产科的一扇门后,襁褓中只有奶瓶、奶粉,无任何身世信息。当时经诊断,她的出生时间大约为10天左右,患有先天性肛门闭锁病症,后通过民政部门转至市福利院,并送往市3201医院新生儿科进行了救治。2016年3月,美国一对夫妇,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收养了穆雨婷。虽然是首次到汉中寻亲,但她的养母Deborahjanefornari还是作了不少的努力——在汉台区公安局东关派出所找到了当时的出警处理证明;到养女被遗弃的地方拍了照片,走访了目击者;原本计划到我市公安机关给养女做DNA鉴定,但由于其年龄尚小,暂时未做。
与穆雨婷有相同经历的,现年12岁的代娜被发现时襁褓中也仅有奶瓶、尿不湿,今年已经是她第三次到汉中寻亲了。根据公安汉台分局北关派出所民警代宝玉回忆,2006年2月6日上午10时,天气很冷,接到市3201医院门口有一名被弃女婴的报警后,他火速赶到了现场,发现襁褓中无任何身世信息,孩子的头上有很多针眼,经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随后,代宝玉走访了汉中的多家医院,但均未查找到孩子亲生父母的相关信息,遂将其送到了市福利院,并随他的姓氏,起名代娜。采访中,代娜的养父母递给了记者一张写有“请帮帮我找到亲生父母”字样的名片,正面有代娜被捡到时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及其养母的微信二维码、号码为1923868118的QQ号,昵称为Christa74的微信号,背面则是代娜写给亲生父母的寄语——“我现在长大了,我依然很想念我的亲生父母。我想让他们知道我现在过得很好。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很想念你们,我不会给你们添麻烦的。我只想告诉同学们我并不是孤儿,我有自己的爸爸妈妈。如你们看见消息,请用上面的联系方式联系我。希望有一天能见到你们!”
据记者了解,参加该寻亲活动的15名孤儿,被遗弃的地点均在汉中境内。他们被发现时,或患有先天性疾病,或为肢体残疾,然而慢慢长大的他们,都怀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
用心感受汉文化
“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茶为灵物,茶具亦然,茶器相同,茶人相容。汉中具有悠久的种茶历史,自古就是茶马互市的重要集散地。纬度高、海拔高、云雾几率高、富含锌硒、远离污染的自然地理优势和生长环境,使汉中茶具有香高、味浓、耐泡、形美、保健的五大特点......”8月1日,在市区某茶舍,代娜全家一边通过翻译了解着茶道知识,一边回味着汉中仙毫的甘甜。代娜的养父母告诉记者,近些天来,他们和其他寻亲家庭一样,乘着寻亲间隙游览了我市部分人文景点、自然景观,品尝了赋有地域风味的美食和特色物产,深深感受到了汉中人民的热情及汉文化的巨大魅力。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