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党建脱贫走好“四步棋”
本报潼关讯(记者姚二曼通讯员范金鹏)当前,脱贫攻坚的关键在于脱贫措施的有效落实,潼关县依托产业发展,走好“四步棋”,实现党建助力脱贫攻坚。
县镇村把脉‘找’方向。各村(社区)成立了由县、镇、村三级党员组成的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由包联的党员县级领导牵头,对所包联的镇村进行走访、调研、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并结合当前市场行情,制定产业发展方向,确保在产业发展上不走弯路,实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超前格局,初步形成了多种产业发展模式。
党组织切脉‘定’模式。通过召开县镇村企产业扶贫协调会和全体贫困户征求意见会,形成了“公司+基地+贫困户”“支部+党员+贫困户”“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等精准扶贫模式,贫困户采取土地入股、扶贫资金入股等形式建立专业合作社,走出了一条带动贫困户脱贫的产业致富路子,还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了就近务工的平台,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能人引领‘拔’穷根。在脱贫攻坚浪潮中,潼关涌现出了一批党员致富能人,他们致富思路广、点子多,利用政府提供的脱贫资金为穷人拓宽致富门路,找出了一把又一把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资金保障‘解’民忧。建立了“政府+银行+企业+贫困户”的政银战略合作扶贫新模式和贫困户自主创业贴息贷款。由政府出资担保,提供风险补偿金并全额贴息,银行向贫困户和“托管”贫困户的企业投放小额扶贫贷款,把贫困户融入到发展产业中来,为贫困户提供自主创业和发展产业资金保障,解决脱贫资金短板问题。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