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一头猪崽卖到上千元,进入8月跌到四五百元——猪崽价格大跳水 跟风养殖是主因
今年元月,一头普通品种的猪崽(约10公斤)价格曾一度突破千元,达到历史极值。然而,仅仅半年之后,猪崽价格被“腰斩”,目前市场价格仅为400余元,个别良种猪崽价格也不过500元左右。记者调查走访发现,猪崽价格之所以被“腰斩”,跟风养殖是主要因素。
“今年元月的时候,可谓是一‘崽’难求,上千元一头还要抢购哩!”陈仓区锦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靳红祥告诉记者,当时生猪收购价较高,养一头猪纯利润能达到500元以上。因此猪崽价格也一路攀升到近1100元,甚至一些猪场的母猪还在孕期,肚子里的猪崽就被高价预定。而从四五月起,猪价一路下跌,猪崽价格也一落千丈,目前普通猪崽销售价格在500元以下,而且还在继续小幅下跌。
记者走访我市多家生猪养殖场获悉,从目前的市场形势看,生猪养殖业无疑又落入“猪周期”的怪圈之中。一名养殖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所谓“猪周期”实际指的是这些年来“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养殖亏损——压缩存栏量——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这一周期性现象。然而,今年这轮“猪周期”明显来势凶猛,目前很多养殖户已经面临不赚钱甚至是赔钱的局面。
记者从我市物价部门了解到,今年元月份时,毛猪和猪肉(剔骨后腿肉)价格曾一路飙升到每公斤19元和34元,而到8月初,则大幅度下滑到每公斤12元和26元。相关业内人士说,在元月出现了“破纪录”式的猪崽价格,正是前期的高价刺激了生猪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从而跟风补栏。而随着生猪供大于求的局面出现后,猪肉价格和猪崽价格也就一路走低了。他建议想要打破“猪周期”怪圈,有两点必须重视:其一是大力发展规模化和现代化生猪养殖,这类市场主体更易把握市场风向,抗风险能力较强;其二是相关部门要建立具有操作性的市场信息发布和预警机制,从而引导养殖户控制存、出栏规模,保持生猪生产平稳发展和效益长期稳定。 (孙海涛杨舒亦)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