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西河镇借“三变”之力撬贫困之基
(通讯员 廖维民 魏燕)为进一步整合生产资源,壮大特色产业,转变贫困户农耕劳作生产方式,平利县西河镇顺应市场规律,捋顺脱贫思路,摸清资产家底,积极探索三变改革运作模式,以合作社、企业、产业大户等经营性主体为支点,借三变之力,撬贫困之基。
找准主体,支点必须身板硬。西河镇为推动产业发展,在传统产业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注重特色产业培育,先后引进多家企业入驻,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建立了梅花鹿养殖场,养猪、养羊、养牛合作社,中药材、富硒粮油、油牡丹、绞股蓝、猕猴桃、大樱桃产业园区,标准化食用菌种植基地等规模较大、效益前景较好的经营性企业。充分利用企业地域优势,将土地、劳动力转换成资金资本,以大气候企业带动贫困户生产发展,以科学管理提高效益产出,变荒为宝。该镇磨沟村与宏远梅花鹿养殖场签订协议,由帮扶单位出资25万作为贫困户入股资金,构建贫困户与企业利益链接机制,通过股息分红,入股贫困户每人每年可分得红利1000元。初步实现从产不出到高产出的转变,减轻贫困户生产风险负担,保证稳定保底收入。
探索三变,借力也需用力。在实践三变改革的过程中,西河镇注重借外力充内力用实力。借外力,就是灵活运用相关扶持政策,及时召开企业主培训大会,宣传产业扶持政策,鼓动企业主带动贫困户的积极性。充内力,就是加大入驻企业协助力度,以修建产业路、创建产业园区、改善产业环境条件为手段,让企业运作无顾虑,企业发展无障碍,营造良好政企关系,实现招的来、留得住。用实力,就是将包帮干部的力量用在搭建企业与贫困户桥梁之间,加大贫困户技能培训力度,疏通贫困户入资入股思想,解决企业扶持好带不好用,好用不好管的问题。让企业发展即顺应市场需求,又符合当地用工实际,保障贫困户稳定增收,钱技双利。
对准穷基,撬动还需持久。贫困户增收不是一日之功可以解决,为保障脱贫不返贫,西河镇注重壮大村办集体经济,以集体积累解决长顾之忧。该镇三合村灵活运用帮扶单位产业扶持资金,新建食用菌合作社,与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达成供销协议,由村委会占股51%,成为名副其实的大股东,实现村民自治的村办企业。按照计划,村委会所有占股收入将成为集体积累,用作本村公益事业的各项开支,实现集体农转非,让村内所有农民都成为非公企业主,集体有钱,全村收益。西河镇以保收入、稳增收、顾长远的思路,保持长发久功之态,让帮扶力量发挥持久效果。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