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铁娘子——记扶风县召公镇西张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李向利
本报记者邓亚金
“我们村来了一位‘铁娘子’,她不怕苦、不怕累,每天为群众的事四处奔波……”在扶风县召公镇西张村说起这位“铁娘子”,村里的干部群众都会竖起大拇指,她就是驻村工作队队长李向利。
争取资金办实事
日前,记者见到了李向利,她一头利落的短发,目光如炬,正在笔记本上做记录。今年40岁的李向利从2016年年底驻村后,便扎扎实实开始了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她了解到村里大部分贫困户都种植苹果、桃子等,可由于传统的灌溉、施肥方式影响了产量,李向利积极和县扶贫办商量对策,提出应从贫困户最擅长的技能入手,鼓励他们发展果树产业。在李向利的争取下,县扶贫办出资24万元,为全村709亩果园全部免费实施“水肥一体化”农田灌溉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全部完工,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全村314户群众受益。大家高兴地说:“以前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浇一亩地需要80方水,而有了‘水肥一体化’一亩地只要10方水就够了,而且用起来很方便。”
西张村有6户“三无户”的住房问题一直牵动着李向利的心,她多次到相关部门申请危房补贴,最终帮他们盖起了新房。今年70岁的贫困户马志龙身体不好,又是“三无户”,常年一人,他居住的土房因年久失修导致漏雨,李向利便主动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带领村干部一同帮马志龙盖房子,不到两个月时间就盖起了新房。西张村党支部书记张生宝告诉记者,李向利还多次联系相关部门,为村上解决了1.2公里的道路硬化、24座蔬菜大棚的水电问题等,改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
每户情况“一口清”
西张村有72户贫困户278人,李向利平均入户次数都在三次以上,对每户的基本情况都能做到“一口清”。这些贫困户有的因为患有重病,有的家里没有一个劳动力,到底怎样帮助他们脱贫?想到这些问题,李向利经常整夜睡不着觉。一个周六的下午,李向利还在村上走访贫困户时,突然接到姐姐的电话,称父亲生病住院了。挂了电话,李向利没有第一时间去医院,而是继续跟贫困户交谈。直到父亲住院第三天,她才去看望。父亲见到她高兴地说:“你来了……”听了这句话,一向坚强的李向利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今年6月初,西张村官西组群众吃水用的抽水站管道坏了。李向利得知后,立即来到县水利局找相关领导汇报。经过协调,由县水利局出资去外地购买24米管道,十几天后购买的新管道刚到县城,她就领着县水利局工作人员到村上更换管道,等工作结束时,已经是晚上11点了。这时李向利才想起儿子第二天还要参加中考,她没有时间赶回去陪儿子。
脱贫攻坚任重而道远,农村工作复杂烦琐、困难重重,李向利的日记本上记满了村里和贫困户的情况,将群众的需求牢牢记在心里。当记者问她:“这么忙,你累吗?”李向利回答:“累!但为了贫困户早日脱贫,为了肩上的责任,我一定要把扶贫工作干好,我家人一定能理解我。”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