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骨科医院获得“重生”——向您讲述渭南市骨科医院帮助贫困户王缠解决困扰其病痛的故事
本报记者李亚晓郭娟通讯员申妍
编者按:“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当前健康扶贫已进入攻城拔寨的重要阶段,临渭区结合自身特点,深入实施“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开展大病集中救治、推开慢病签约服务管理、全面建立重病兜底保障机制。在这个大医疗背景下,渭南市骨科医院利用自身优势,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健康扶贫机制,将扶贫工作推向深入。近日,医院成功救治一名患骨科疾病五十余年的贫困患者,该患者医疗报销额度高达9万元之多,是我市健康扶贫工作开展后,首例报销额度最高的患者,让我们走进骨科医院,听听这桩医疗救助的故事……
在这个夏天,我们的心灵常常被一些故事感动着,我们的眼睛常常被一些话语湿润着,我们的情怀常常被一些画面激荡着。当疾病遇上贫困,让原本贫困的家庭如雪上加霜,多数人是毫无办法,选择忍受,慢慢地过活。然而在临渭区阳郭镇大王村,有这样一个家庭,在不幸当中遇到了万幸,这个不幸的家庭遇到了帮扶单位渭南市骨科医院,是医院的帮扶政策和工作人员让原本陷入绝望的她,重新站立起来,找回了对生活的新希望。今天,我们走进王缠家,听听她的故事,听听骨科医院仁心解疾病,厚德抒民意,践行落实国家扶贫政策,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忠心……
如约前去采访,车一路向南行驶,快到大王村的时候,驶入一条羊肠小道,不过五分钟光景,司机师傅喊我们下车,说剩下的路,车没办法开过去,只能步行去了。于是,下车,步行,去采访对象王缠家里。
刚下过雨的道路泥泞不堪,路上有被修过的痕迹,陪同我们采访的村主任说,知道我们要来,王缠丈夫赶早起来把这条被雨水冲刷过的路简单地平整了一下。
尽管路很长很泥很难走,但老郑起早平整路的行动感动了我们。顺着他平整过的路,我们走去了位于沟底的他们的家。
“你们来了,快坐快坐。”看到我们走近,王缠笑呵呵地走了出来,连声招呼我们在院子树荫下坐,而她,又走进屋子继续为我们搬凳子,独立行走,干简单的家务对于一个曾患过五十余年骨病的她来说,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儿。
看着她满脸的笑容,前屋后屋的忙碌,你永远不会想到,半年前的她还被骨病折磨得痛不欲生,生活不能自理。
坐了下来,随意拉起了家常,随我们一起来采访的王缠的主治医生贾冬冬也开始问起她近段时间身体恢复状况,她笑呵呵地回答着贾医生的问话,告诉医生她近段时间是如何辅助恢复,如何适度锻炼的。
贾医生让王缠屈膝,伸腿,半蹲,慢步走,听着医患之间的一问一答,看着他们之间的互动,再听着王缠家属发自肺腑的感谢话语,我突然间明白,这便是渭南市骨科医院落实区委、区政府、区卫计局精准扶贫的全部意义吧!
当病痛缠绕着我时,我遭受身心双重的打击,当病痛得到救治时,我感谢医院给了我重生的机会。
——骨病患者王缠的自述
我叫王缠,渭南市阳郭镇大王村人,五十多年前,当我7、8岁的时候,隐隐感觉到腿疼,随着年龄的增长,膝盖处越来越疼,等结婚生子后,腿疼得都站不起来。我家掌柜的就送我去村上找大夫看,大夫看了之后说是大骨节病,属于地方病,只能缓解疼痛,不能彻底治愈。随后便开了些药带回去,疼了就吃,不疼了就不吃,后来生了老二女子后,腿疼得连路都走不了,更不要说干活了。这个病带给我的折磨无法想象,因为疾病的原因,就没出过门,从始至终,这个病,就像大石头一样,重重地压在我的心里,害怕别人用异样的眼神看我,我的性格也变得无比内向,常常心情郁闷,不喜欢与人交流,独自一人慢慢体味心中的各种滋味儿。
病痛折磨得我实在不能忍受,于是,丈夫郑会民便扔下手里的活计带着我辗转求医,但疗效甚微,我也曾一度绝望,甚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在外出治病期间,我们跑了不知多少家医院,吃药丸、打针、输液……所有这些都尝试过,但是没有一种特别有效,可以彻底治愈,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曾经有段时间,医生说可以直接换膝盖,但是一个膝盖要7、8万元,听到这个数字,我和我丈夫都吓傻了,自己嘲笑着说自己,命都不值这么多钱,哪还有钱用来换膝盖呀!
辗转治疗期间,家里几乎没有了收入,这让我们很是苦恼。当时两个孩子还小,为了维持生计,抚养一双年幼的儿女,丈夫便外出打工。而我,则带着医生开的药,回家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腿严重变形,完全不能走路,特别是冬天病情明显加重,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更别说劳动了。
为了治病,丈夫被迫干更多的活。原本可以上学的一双儿女,因为家庭缘故,也无奈放弃,希望早点工作赚钱分担家庭负担。即便这样,这对我们的家庭来说,也只能是杯水车薪,而丈夫也因要照顾我,不能离家外出赚钱,家里的生活陷入困境。
扶贫政策开展以来,我们家被确定为贫困户,帮扶我们家的是渭南市骨科医院,医院帮扶干部宋磊来我们家,给我们宣讲医疗就诊所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发放《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单》,给我们贴在墙上,让我们随时都能了解政策。后来有一天,大概就是今年过完年不长时间,就是那个贾医生来我们家,看到我这个情况后,说医院现在有健康扶贫新政策,说像我们这样的贫困户可以享受政府的兜底医疗服务,说我的腿可以到医院去治疗,几乎不用花钱就可以解除我们的后顾之忧,让我放心的、安心的到医院去治疗。
当时我听到这个政策的时候有点不相信,以前医生说换一条腿都得7、8万元,现在给我说把两个膝盖都换了,还不用花啥钱,我都不敢相信这么好的事情能让我碰上。当时,我就给贾医生说,等我家掌柜回来,跟他说一下,商量一下,再给贾医生回话。
后来,我把这个事情告诉掌柜的,他也不相信能不花钱,还是人家男人家主意正,说咱去看一下吧,于是,我们便决定第二天先去医院看一下。
今年2月27号,我们就去了医院……
单病例报销比例全市最高,首创“零押金”入院“一站式”服务方便全市百姓。
——感悟绿色通道带给我们的便捷
王缠跟丈夫郑会民到达医院后,就给帮扶他们的宋磊和贾冬冬打了电话,随即,他们便被安排住进了骨二科病房,由一名护士全程陪着办手续、做检查。第一时间让住院,还有护士陪着办住院手续等,这让原本只是打算来看看情况的他们很是惊讶。
“王缠是医院建档立卡的贫困患者,她得关节炎几十年,想去医院看,却苦于没有钱,只好忍着,一拖再拖。过完年的时候,我们医院健康扶贫医务队走进村里,走访建档贫困户,到她家时,看到她不能走路,就邀请她到医院来检查治疗。当时她苦恼没钱时,我们就给她说了临渭区健康扶贫的新政策,并告诉她贫困户可以‘零押金’入院,各项报销加优惠后,几乎不花钱。第二天,她跟家属就来到医院,在没带一分钱的情况下,我们先安排她住院。”采访中,主治医师贾冬冬这样说道。
“听我村人说,办个入院手续需要来来回回跑好几个地方,咋我们今天一来就能直接住上,我都啥东西还没有准备呢,还得回去给取点生活用品。”说起住院当天发生的事情,郑会民这样说道。
原来,为了扭转患者生病住院难,耗时间的问题,渭南市骨科医院开出新“处方”:在全区范围内率先打造一站式入院服务,为患者提供从入院登记到出院的“一站包围式”服务,让“患者跟着医院走”变成“医院围着患者转”。
医院医务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由于入院流程复杂,使患者需要围绕以医院设置的部门、功能窗口等来回往返。为解决看病难问题,从今年上半年起,医院开始在各科室试推行专人入院负责制,就是每个科室安排一名专职人员,负责科室入院病人各项事务的管理,实施入院登记、咨询、入院流程、缴费办理、合疗登记、常规检查等一体化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王缠被安排好住院后,通过一些例行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王缠双膝关节轻度肿胀,没有皮下瘀血斑及出血点,双膝关节呈屈曲、外翻畸形,外翻约20度,屈曲约15度,被确诊为双膝关节性关节炎,因检查过程中发现她还患有高血压症,不适合当天做手术,需要辅助治疗后再手术。
面对身体基础条件太差,还有其他病症的王缠,要接受换双膝如此大的手术,科室上下都非常重视,院长穆选生也时刻关注着手术进展情况,正是因为有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一切情况都考虑周全,各方面的工作都精心妥当安排,使得手术过程井然有序,王缠的双膝置换手术取得空前成功。
“起初,我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医院的,医院大夫给我会诊后,很快确定了治疗方案。手术后,医生每天都来检查,看我恢复的情况,护士就更不用说了,24个小时,经常能看到她们的身影,不是来问我感觉咋样,就是来给我按摩帮助我腿恢复,手术刚完的几天,我不能起身,她们还给我喂饭,帮助翻身,比我家里人照顾得都周到。”谈起她手术的事情,王缠眼里含着微笑,一直夸医院大夫技术好,夸赞护士服务好,比家人都亲。
经过30几天的医院治疗,王缠可以出院了,等丈夫办理出院手续的过程中,医生还是不停在给她叮嘱回家后要注意的事项。
而办理出院手续的丈夫觉得有些忐忑,害怕报销之后费用再高,家里无法承受,然而,实事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却又出乎他的意料,当合疗办告诉他住院期间费用为98954.97元,全部报销的时候,他拿单据的手在不停地颤抖,眼里的泪水也差点流出来,“没想到,真的没想到,我们看病真的是一分钱都没有花,连住院的时候都没有让交钱,党的政策真是太好了,医院的领导好,大夫好,我们入院后,科室医生多次检查会诊,制定治疗方案,护士悉心照料,无微不至,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现在还不收一分钱,让我不知道该说些啥……”
“在保障范围内的农村贫困人口包括扶贫部门确认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民政部门确认的农村特困供养对象、低保对象。我们医院构建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政府兜底相互衔接的‘四重保障’医疗保障体系,同时我们进一步简化结算程序,切实方便患者看病就医,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我们医院开展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工作。所谓的‘一站式’服务是指参合贫困人口在我们医院住院治疗,在办理符合出院手续时,由我们的合疗机构按照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顺序对住院费用进行结算,然后直接结清患者费用,患者只需承担个人自付部分。而医疗兜底,则是在上述基础之上,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及流程实行分段按比例补助,兜底补助不设起付线,自付费用在1万元以内的补助比例为100%,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补助比例为95%,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补助比例为90%,5万元以上的补助比例为85%。兜底服务的补助手续全部由我们的专业人员配合办理,患者只需要直接在合疗窗口结算即可。”谈到报销流程及比例,脱贫办负责人申妍这样介绍道。
为解贫困患病者无钱治病的燃眉之急,渭南市骨科医院落实临渭区卫计局健康扶贫政策,为贫困户开辟“零押金”入院的绿色通道,并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此举深受百姓点赞,写感谢信、送锦旗……贫困患者以多种方式表达对医院的感激之情。
至发稿时,我们获悉,王缠的治疗报销费用为全市唯一一个最高报销额度。
王缠住院治疗期间,正是医院“一站式”综合服务全面铺开的时候。对所有贫困对象开辟绿色通道,渭南市骨科医院“以病人为中心”,急病人之所急,一切为病人着想,胜似亲人般的关爱,让王缠的家属感动万分。他们几次找到院长,科室主任、医生和护士,以表内心无比的感激之情与敬意。
“我非常感谢骨科医院的医生、护士们,感谢他们不但介绍给我好政策,还用他们高超的医术治好了我五十多年的顽疾,是医院给了我新生,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我也会把这个好政策介绍给有需要的乡亲们。”王缠得到免费救助,对于她的儿女,对于她的家庭来说更是天大的好事。
我们主要任务是落实好区委、区政府、区卫计局的扶贫政策,并全心全意地做好为群众服务工作。
——医院的服务宗旨
王缠康复的事例只是渭南市骨科医院精准扶贫和健康扶贫的一个缩影。
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渭南市骨科医院按照脱贫攻坚工作总体思路,本着“脱准、脱实、脱稳”的总原则,精心组织、迅速落实,通过精准识别,发现帮扶村40%以上贫困家庭的致贫主因是疾病。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横亘在贫困人口脱贫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也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思路清晰,方能决断如流。今年以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难题,医院率先开设健康扶贫就诊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免费综合服务。贫困户只要凭相关证明,到医院即可“零押金”入院。医院服务台设有专人接待登记,并负责全程引导就诊。各临床科室开设健康扶贫专用床位,先诊疗后结算,以方便群众就医报账;开展健康扶贫义诊,充分发挥医院特色和专家特长,定期到贫困乡村开展免费送医送药到家活动;认真落实“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大病专项救助、商业医疗保险”的“五道保障线”,积极开展“一站式”结算服务;组建医院健康扶贫专家服务队,在全区各乡镇积极开展巡诊、义诊、健康教育、免费送医送药等活动,确保贫困人口得实惠。
“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精准扶贫、健康扶贫政策,我们每周都要来一次,为他们上门提供日常疾病诊疗、康复指导、健康教育、上门访视、体检等‘一条龙’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并建立健全了健康档案。”采访中,医院驻村第一书记赵晓这样说道。
如何积极有效开展“健康扶贫”?该院纪检组长吝新田介绍说,按照卫计局健康扶贫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医院班子携全体医务人员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扶贫领导小组,抽调责任心强的医务人员,成立精准扶贫工作组和健康扶贫工作组,到辖区村落进行摸底对接,对帮扶户进行逐一检查和贫困家庭签订服务合约并进行健康知识指导,并在每户帮扶对象门口悬挂责任牌、填写帮扶手册,扎实做到精准帮扶、健康扶贫,用担当和真情托起百姓健康梦想,实现精医重道、众志为民的初心。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找准贫困病根,才能‘对症用药’。为更好的解决贫困群众的健康问题,减少贫困户的生活负担,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我们多项措施助力精准扶贫、健康扶贫。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环节,自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扶贫工作队不定期地深入到帮扶村进行实地了解情况,因户施策,强化举措,听取帮扶贫困户的心声,了解贫困户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将精准扶贫和健康扶贫拧成‘一股绳’,力阻‘病根’变‘穷根’,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为切实打好、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谈及医院的健康扶贫工作,院长穆选生的发声铿锵有力。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扶贫,他们一直在路上,一直在行动。我们有理由相信,沐浴着医疗改革的春风细雨,秉承创新实干精神,渭南市骨科医院定能在前行道路上焕发出更加新颖的活力,实现新的更大跨越。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