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改变出行轻便代步受青睐
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和社会生活逐步恢复,人们出行也开始回归正轨。但是在疫情的影响下,公共交通、地铁和开车等代步方式还没恢复到疫情前的情况,于是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等轻便代步工具受到愈来愈多人的青睐。近来记者走访发现,共享单车投放量、电动自行车、摩托车销售快速增长,轻便代步工具需求量持续上升。
共享单车使用量大增
“现在出门骑单车还是最放心,毕竟疫情还没完全过去,人们出门都戴着口罩。”一位正准备还共享单车西安市民小李说。90后的小李从单位要求到岗的第一天,就选择骑共享单车去上班。
从小李家到单位没有合适的公交或地铁线路,疫情暴发得突然,小李还没来得及学会开车,现在他每天都戴上口罩和手套,下楼扫码骑着单车上班。
眼下随着西安各行各业的陆续全面复工复产,如何通勤成了不可避免的问题,公共交通工具空间密闭且人员混杂,共享单车成为很多人短途出行的首选工具。西安各种共享单车的使用次数和投放量明显增加,而各家单车工作也提前做好了准备。
在西安承担着城市公共交通“毛细血管”作用的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在疫情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最简单的就是方便大家从地铁站、公交站带家或者到单位这段路程。疫情防控使不少市民选择了自主性较强的共享单车。共享单车企业也趁机推出活动拉新、提升用户活跃度。
“复工前一周,每日使用量能达到3万次左右,而随着复工近来一段时间明显增长,现在能达到每日9万次左右,而且还在持续增加。”西安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管理公司一位负责人说。
“整个的使用率和用户的活跃度,大概有150%的增长。”西安青柠单车的工作人员说,“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投放的8万量单车,大多数都能被大家使用,每天被活跃使用的在80%左右,平均每辆单车一天使用次数在3次以上,使用时间集中在早晚高峰期。”
西安多家共享单车平台提供的大数据显示,随着全面复工复产,选择使用共享单车骑行满足必要出行的市民显著增加。近期用户骑行时长和距离显著增加,平均单次骑行时间均超过10分钟,长距离骑行订单(3公里以上)占比较去年同期有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为争夺用户,共享单车“三大巨头”公司推出了各自的骑行优惠活动。
美团单车推出“复工骑行周”,向所有新老用户发放7-14天的免费骑行卡;哈啰单车也推出复工福利,持有哈啰单车骑行套餐的用户(次卡除外),可免费领取1张7天骑行卡,其他用户可获得7天内7次免费骑行;青桔单车同时跟进,宣布持有青桔单车30天以上的付费用户。
3家平台提供的大数据统计显示,随着全面复工复产,选择使用共享单车骑行来满足必要出行的市民显著增加。实际上,在提升用户规模方面,各家共享单车企业一直颇费心思。
早在2017年,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街小巷,为首的摩拜和ofo为争夺用户推出“1元包月”“免费骑”等“烧钱活动”,然而“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消耗战后摩拜被美团收购,ofo负债累累黯然离场。
据了解,大洗牌后的共享单车市场渐渐步入有序化时代,各地政府不断出台单车管理政策。而此次疫情期间骑行数据的增长,让共享单车企业看到再次扩大业务规模的希望。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2020)》显示,对于共享单车来说,特殊时期培育了新的用户市场,加速了新用户使用习惯的养成,疫情推动了低频用户向活跃用户转移,活跃用户转化为高频用户。复工过程中,相较公交和地铁,单车的客流回复速度更快,需求不断增加,市场在不断地复苏和增长。
受此次疫情的影响,各共享单车平台不再依靠打价格战发展用户,而是寄希望于凭借良好的运营来提升盈利能力。以青桔单车为例,目前主要从三方面发力抓住此轮增长:在用户侧增加新用户体验的优惠力度,同时加强已有用户的权益积累和服务体验,拉回疫情时期流失用户;在供给侧调整车辆分布以贴合用户出行点位需求,并在日常加强消毒、检修和车辆清洁;在政府侧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加强主要复工出行需求点和秩序维护点的收投管理工作。
电动自行车销售增加
此次疫情期间,平时看似不起眼的电动自行车,显示出了多重优势。首先,比起坐公交车、地铁,电动自行车大大减少了人员接触。“在买电动车之前我都是打车,但是打车是否比地铁等公共交通方式更安全呢?没人能给出答案。”西安市民小林说。早在2月份,为了防止出行中病毒交叉感染,一些疾控专家、权威媒体均建议步行或骑车出行。
经过一个月的骑行后,小林觉得骑着自己那辆时速最高15公里/小时的电动自行车去上班,比挤公交车舒服多了。“现在坐公交车的人已经不少了,几乎没有座位。”他表示,“疫情结束后,我可能也会骑电动车去上班。”
复工前夕,趁着商家搞活动,小林买下了一款售价1999元的某国产品牌电动自行车。平时,他都是搭乘公交车去公司。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公交车上因乘客较多,存在交叉感染风险,并不再是合适的出行方式。再者,由于公司距离自己租的房子将近8公里,小林认为改骑电动自行车最合适。
比起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节省体力,又不需要太繁琐的上牌手续。“我觉得更重要的一点还是比较便宜,这款基本款电动车当时打完折是1999元。我打车两个月也是这个数目,算下来还是买辆电动车更划算。”小林算了这样一笔账。这辆电动自行车的续航是40公里,两天充一回电就行。对于没有私家车的来说,这是一个划算的选择。
实际上,疫情期间不少人都有类似小林这样的想法。“随着西安陆续的复工,一段时间来很多人都来看车,都想要买辆电动自行车上下班用。”西安土门一家销售电动自行车老板笑着说,“开门以来各种电动车一直卖的很好。”
数据显示,我国电动自行车产、销量在2015年便均已超过3000万辆,同一年,中国汽车销量为2460万辆。17年前的“非典”疫情期间,电动自行车销量经历了一次快速增长。2003年,电动自行车全国销量为490万辆,较上年同比增长208%,这也是2000年以来,销量同比增幅最大的一年。行业从业者迅猛增加,规模性生产企业达到1000多家。不过,自2017年以来,电动自行车销量近几年处于下滑趋势。
据了解,2018年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要求电动自行车的整车重量不得大于55kg,之后各家厂商陆续推出轻量化的锂电池车型。目前,不少电动自行车品牌正在推脱低端的产品形象,推出售价更高、更具设计感的锂电电动车。
摩托车比汽车方便
“现在复工了,西安哪里都堵车,还有就是找个停车位也太难了。”一位刚买了新摩托车的小刘说,“现在一辆摩托车就可以解决日常出行问题,灵活方便减少交通拥堵,排量小,实际上达到了人均减排的目的,并且停车也方便,日常费用比养车便宜多了。”
2017年11月,西安市政府清理了相关规范性文件:2009年颁发的《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治理的通告》也包含其中,这也就意味着通告中关于“严禁轻便摩托车、摩托车在二环路(含二环路)以内通行”的规定也就此失效。于是很多西安人选择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而受此次疫情影响,更多的年轻人开始考取摩托驾照,购买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
“疫情平稳开始复工以来,我们车卖的非常好,早上店里的2辆展示车一次就卖了出去。”西安北郊一家某品牌摩托车的销售人员说。随着,这两年来西安市“禁摩令”的取消,西安摩托车市场迎来快速增长,而此次疫情期间,记者在几处摩托车经销商处了解到,最近这段时间的销售量明显提升,甚至有些大排量豪华品牌的摩托车还出现了需要等车的情况。
据了解,在西安实际解禁摩托近两年的时间内,摩托车市场渐渐复苏,除了幸福路的西安摩托城以外,一些品牌经销商在三桥等地增设了门面。随着摩托车保有量的增大,西安市内车管所摩托车上牌的业务也越来越火爆。在西安市交警支队长安区车管所,前来挂牌的摩托车也排起了长队,记者了解到,摩托车办理相关手续的所有费用为:车价10%的购置税+120元交强险+55元上牌费。民警提示,上牌可网上预约,无需找中介代理。西北信息报记者魏建军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