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大代表助力榆林脱贫攻坚有“良方”孩子上学不愁 产业逐渐兴旺
10月15日上午10点,麟游县首届中小学生艺术科技节在该县镇头中学体育馆顺利开幕。
麟游县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冯广平在讲话中表示,举行中小学生艺术科技节是落实五育并举根本任务。近年来,全县中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当代好课堂”教改实验,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转变,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体音美等艺术学科教学不断得到加强,校园社团活动丰富多彩。
一间间崭新的校舍,为300多名留守儿童创造出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一条3.5公里的水泥路,将产业发展的便利带到村民家门口……10月20日,陕西省人大常委会“脱贫攻坚·代表担当”主题采访团走进榆林市,探访人大代表们为民履职的温情故事。
走进子洲马塔留守儿童学校,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纯真朴实的脸,校长马维帅感到幸福而欣慰,这位年近七旬的陕北汉子,1992年创办了这所远近闻名的学校。
多年的办学过程中,马维帅遇到最多的就是资金问题,在他困难时,陕西省人大代表方光玉设立的“公民道德建设基金”给予他10万元的奖励,解了燃眉之急。他满怀信心地表示:“今后学校还要加强设施建设,彻底改善办学条件,为创办一所大山深处的明星寄宿制学校而努力奋斗。”
2013年,方光玉在榆林市设立“1000万元公民道德建设基金”,开展“榆林好人”和“道德模范”的评选。为更好地发挥代表的示范引领作用,方光玉还在每年的评选活动中设立“榆林好人楷模”奖项,着重奖励那些在贫困地区率先垂范、与贫困作斗争的先进典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今不论是外出打工还是在家种地,都离不开知识和技术。孩子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以后才能更好地自立。”27年来,方光玉投身公益事业累计捐款达7582万元。
今年国庆期间,位于榆林市麻黄梁镇的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建成开园,厚重的黄土层历经千百年风雨的冲刷,形成奇特的地貌景观。而6月份修通的一条水泥路,拉近了附近的双锁山村与公园的距离,为村民们带来发展的机遇。
“路一修通,游客从公园过来方便多了,我这就成了很多人的歇脚处。”村民杨广明的农家乐今年3月开业至今,毛收入已经有五六十万元,仅今年国庆期间的营业额就达到5万-6万元。如今,他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还吸收了村里的贫困户来此就业,带动大家共同富裕。
这条新修的水泥路全长3.5公里,虽然距离不长,却改变了7年来双锁山村村民绕路出行的历史。从3月份调研了解这个情况,到6月份修通,陕西省人大代表李亚光不忘代表担当,为这条道路的建设按下了“加速键”。文晨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