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新区:加大产业扶贫力度 增强群众“造血功能”
收官之年不松懈,慎终如始战正酣。走进由曲江新区帮扶的产业扶贫重点项目东明村果品加工厂,只见一颗颗山楂在高速运转的自动化生产线上“跳跃”,村民们正忙着将一片片果干装进包装盒……整个生产流程快速且井然有序。
东明村位于楼观镇东南方向,属于秦岭山区村,当地人笑称是“三沟四梁五面坡”,村里90%的可耕种土地大多栽种山楂、核桃、板栗等杂果。近年来,由于销路不稳,林果种植经济效益一直不高,导致村民种植信心不足。如何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确保群众脱贫后不返贫,2019年9月,曲江新区派驻东明村的第三任扶贫第一书记王剑挑起了这副担子。
“去年,在一次交流考察过程中,我了解到其他村的村民将新鲜的猕猴桃加工成果干、果脯等产品销售的信息后就开始盘算在村里创办果品加工厂解决群众的山楂销售难题,增加群众收入。”曲江新区派驻东明村的扶贫第一书记王剑说。
今年年初,王剑把自己准备在村里办果品加工厂的想法告诉驻村工作队员与村“两委”后,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驻村工作队经过市场调研、与村“两委”商议并征求村民意见后,决定在村里办果品加工厂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持续增收。
说干就干,王剑带领驻村工作队积极向曲江新区扶贫办申报项目并争取到17.89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在村里创办了果品加工厂。该果品加工厂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引进了先进的果品加工生产设备,预计年加工山楂20多万斤,可带动13户群众增收致富。同时,为拓宽产品销售渠道,该加工厂与“西安扶贫超市”签订销售协议,订单收购东明村果品加工厂生产的扶贫产品山楂,解决山楂的销售难题。自今年10月19日东明村果品加工厂投产运营以来,共收购姚群花、朱新建、陈富平等13户建档立卡户的山楂8000余斤,帮助6名贫困户实现就近就业。
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促进长效脱贫的重要途径。自开展对口帮扶以来,曲江新区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巩固帮扶成果,提升脱贫质量的有力抓手,先后在对口帮扶村建成了周一村猕猴桃示范园、双寨村花卉苗木基地、焦镇村1100吨猕猴桃储藏冷库、三家庄村延益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东明村果品加工厂等一批产业扶贫重点项目,有效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使贫困地区自身发展能力持续提升,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