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兜底保障 不漏一户 不落一人”明年陕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将实现参保全额资助
10月29日,记者从陕西省新闻办举办的“决战脱贫攻坚”系列发布会上获悉,陕西省民政厅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不断优化政策供给,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织密织牢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网,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近五年以来,累计投入民政事业经费579亿元,其中,367亿元用于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38亿元用于1.3万多个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目前,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覆盖所有贫困县,“爱心超市”覆盖所有贫困村,482个深度贫困村全部建有农村互助幸福院,为陕西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
小康路上一个孩子也不能掉队
脱贫攻坚以来,陕西省民政厅始终以儿童利益最大化为工作遵循,努力开创儿童关爱保障工作的新局面,确保“小康路上一个孩子也不能掉队”。
聚焦基本生活保障,“面上推开”。2020年以来,陕西省民政厅下拨资金1.88亿元,确保陕西省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足额按时发放,各类儿童福利机构稳定运行;疫情期间,陕西省民政厅针对性下拨317.6万元的价格临时补贴。
聚焦专项救助保障,“点上着力”。陕西省民政厅今年投入1832万元开展专项救助。在教育方面,通过“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2020年新入学和往届孤儿大学生能领取政府给予的学费、生活补助和相应的就业资助。在医疗方面,“明天计划”“脑瘫儿童康复计划”等项目的执行,确保了孩子们病有所医,应治尽治。
“经多方沟通和协商,省民政部门正与省医保部门积极对接,从明年起,陕西省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在相关条件范围内将实现参保全额资助,孩子们从此更无因病致困之忧。”陕西省民政厅儿童福利处处长高静说。
聚焦工作力量保障,“点面结合”。陕西省民政厅大力推进陕西省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转型升级和儿童之家的建设,目前,陕西省共有儿童福利院18个,儿童之家1088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116个,这些都是充分保障孩子们各项合法权益的“前沿阵地”和“大后方”。
“两项补贴”“三级保护”加大特殊群体关爱帮扶
健全政策体系,加大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力度,陕西省民政系统,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下拨“两项补贴”省级补助资金4.28亿元,惠及100.8万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
全面建立县有儿童审管员、乡有儿童督导员、村有儿童主任的未成年人“三级保护网络”。目前,陕西省共保障10.07万农村留守儿童、11.64万困境儿童;从今年1月1日起,将福利机构供养孤儿、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分别从1000元、800元/人月,提高到1400元、1000元/人月。
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贴发放标准与孤儿保障标准衔接机制,下拨资金2.1亿元,有力保障1.2万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加强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陕西省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13152个,覆盖77.29%的行政村,为农村老年人提供餐饮、临休、娱乐等服务。
59.9万户、134.9万城乡低保对象纳入保障范围
“民政兜底保障作为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的重要举措,是解决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的最后防线,是建立健全长效减贫机制的重大制度安排,事关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如期完成,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整体水平。”陕西省民政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戈养年在发布会上介绍到。今年以来,陕西省民政厅认真落实“分类施保”“渐退帮扶”“单人保”等政策,将低保覆盖范围从收入型贫困家庭向因病、因残、因学等刚性支出负担过重、影响基本生活的支出型贫困家庭扩展,确保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
截至今年9月底,陕西省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59.9万户、134.9万人,较去年底(107.3万人)增加27.6万人,有效防止了“脱保”“漏保”问题。同时,以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三排查三清零”、对标补短等工作为抓手,先后开展4轮全覆盖排查比对,着力消除兜底保障政策措施落实漏点、返贫致贫风险点、数据信息差错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今年9月底,陕西省已脱贫人口中符合条件人员纳入兜底保障80.42万人,占18.06%。18.34万未脱贫人口(经核查,因自然减员原因,实为17.86万人)中符合条件人员纳入兜底保障17.25万人,占97%。4.33万脱贫监测人口中符合条件人员纳入兜底保障2.57万人,占59.28%。4.37万边缘人口中符合条件人员纳入兜底保障2.58万人,占59%,兜底保障扎实有力。西北信息报记者周生来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