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激发内生动力助力脱贫攻坚
扶贫要扶智,“渔”“鱼”可兼得。今年以来,华阴结合实际,积极唱响脱贫攻坚主旋律,“前面牵、后面推”多形式的舆论宣传把贫困群众立志脱贫的心气儿激发了出来,自力更生习惯培养了出来,从根本上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
媒体宣传感化人。动员全市所有通讯员在做好市上中心工作宣传报道外,聚焦脱贫攻坚,深入扶贫一线,挖掘典型素材,创作高质量新闻稿件。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先后在各级主流新闻媒体发表关于脱贫攻坚的新闻稿件400余篇,“学习强国”平台发稿80余篇。这些宣传稿件生动讲述了华阴扶贫战线上的鲜活故事和工作成效,社会反响强烈,无形中激发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广播宣传凝聚人。充分发挥农村大喇叭(应急广播)优势,利用覆盖全市114个行政村的2126个大喇叭,每天早中晚3次、每次1小时广播宣传脱贫攻坚等各类内容,有效打通了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教育引导激励人。组建宣讲小分队,深入各镇(办)、村组和易地搬迁社区,以“扶贫干部讲政策、第一书记讲帮扶、脱贫群众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常态化开展“决胜小康奋斗有我”扶贫扶志宣讲活动,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坚定脱贫致富信心。
文艺作品鼓舞人。动员和整合社会文艺创作人员力量,依托华阴老腔、迷胡等特色文化元素,紧扣脱贫攻坚主题,创作文艺作品,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其中,创作编排的《决战决胜在今年》《乡村绽放幸福花》等脱贫攻坚文艺节目,开展“一元剧场”文化惠民演出活动100余场次,受众10万余人次;迷胡现代戏《情系华峰》剧本获评“戏剧中国”戏曲类优佳剧本,并被《当代戏剧》杂志收录;华阴民间班社参加“助力脱贫攻坚攻克新冠疫情”陕西省第八届小戏小品展演荣获优秀组织奖。
先进典型引领人。通过策划拍摄扶贫扶志微电影微广播剧等方式广泛宣传脱贫标杆的先进事迹。微广播剧《红刚养羊记》和纪实短片《一个“放羊娃”的脱贫路》在市县两级广播电视台播放后,迅速在贫困群众中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利用新媒体推动形成良好氛围——华阴市借力微电影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积极性”这一经验做法被收录进《陕西省扶贫扶志工作实例选编》,为全省扶贫扶志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华阴经验。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