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作打磨舞台精品 专家学者热议秦腔现代戏《劳模刘西有》
陕西省委宣传部重大文化精品项目、大型秦腔现代戏《劳模刘西有》日前在西安完成首轮演出,为观众与戏迷呈现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为继续提升打磨作品,19日,大型秦腔现代戏《劳模刘西有》研讨会在西安举行,来自我省文艺评论界、戏剧戏曲与音乐界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同台热议,为将《劳模刘西有》塑造为一部触动灵魂、震撼人心的时代精品提供真知灼见。
大型秦腔现代戏《劳模刘西有》由西演·西安易俗社创排推出,该剧取材于现实生活,聚焦精准扶贫,讲述了全国劳模刘西有的先进事迹、优秀品格、奉献精神。研讨会上,著名文艺评论家孙豹隐、王小康、丁科民、胡安忍、雒社扬,以及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陕西省戏曲音乐学会会长许德宝等,分别从自己的观演感受出发,对《劳模刘西有》首演的舞台整体呈现、演员表演、剧本立意、主题表达、音乐创作等方面给予赞誉。他们不约而同指出,对于戏剧舞台的艺术塑造而言,现代戏难排、英模戏难排、现代基层英模戏尤其是“难中之难”,但让人欣喜的是,《劳模刘西有》是一部能在舞台上“站得住”的好戏。
王小康表示,《劳模刘西有》成功塑造了刘西有的艺术形象,演员表演丰满,展现出其身上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这部戏的音乐设计尤其让我欣喜,吸收了花鼓戏的成分,又与秦腔融合得非常好,体现了陕南风味。”孙豹隐则直言,“《劳模刘西有》是了不起的戏,也是能进入全国好戏行列的戏。”丁科民用“耳目一新”概括自己的观演感受,“要判断一个戏的成熟度怎么样,需要同时去看它题材的开拓点、思想的深刻点、与时代精神的契合点、故事的曲折点、矛盾的冲突点、人性的光辉点、艺术的创新点……我看了这个戏,觉得易俗社还是有实力,整体呈现效果非常好。”
研讨会上,诸位专家学者也指出《劳模刘西有》仍有很大提升前景,并从二度创作结构手法、剧本情节和细节阐述、人物情感和叙事处理、音乐舞美设计等方面提供了打磨意见,助力该剧主创继续对《劳模刘西有》精耕细作,使其成为从西安舞台走出的又一部精品经典。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