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陕西国土增绿领跑全国
12月1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了陕西省林业向深绿色进军、开启生态空间绿色革命新征程。“‘十三五’时期是陕西‘由黄变绿’的重要历史时期。陕西国土增绿领跑全国累计还林还草4106万亩。同时,综合治理沙化土地525万亩,固定或半固定流动沙地860万亩,‘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营造林3694.5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到45%以上,2000年至2018年,全省植被指数变化百分率平均17.9%,为全国增绿平均值的2倍。”
陕西在全面变绿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在前列。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大熊猫野外种群345只,增幅、密度均居全国首位。“十三五”期间大熊猫人工繁育种群数量突破30只,达到32只,成为第三大大熊猫繁育基地。朱鹮保护被誉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目前发展壮大到5000余只。延安子午岭发现国内最大豹群。以“秦岭双娇”红豆杉、珙桐为代表的野生植物保护力度增强。已登记的72.7万棵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新增自然保护地23处、761.7万亩,全省各类自然保护地达271处、4012.7万亩。
与此同时,实现绿起来与富起来实现“双赢”。陕西林业向贫困地区倾斜投资150亿元,吸纳贫困劳动力参与生态空间治理、选聘生态护林员、退耕还林还草、落实公益林生态补偿、发展生态富民经济、举办实用技术培训、开发生态服务公益性岗位、开展驻村联户帮扶“八大措施”,惠及贫困人口73.11万户、238.61万人,年人均收入1200元。“林产四宝”核桃、花椒、冬枣、麝香,扩量提质增效。生态旅游、森林体验、休闲康养成为新时尚。
另外,“十四五”时期是陕西省生态空间由“浅绿色”向“深绿色”迈进的重要历史时期。陕西将向深绿色进军,陕西林业将构建“一山、两河、四区、五带”生态空间治理新格局。制定实施“3+1”四个《十大行动》,计划开展“十大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开启生态空间绿色革命新征程。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