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
馒头是我国的传统面食,把面粉加水、糖等调匀,发酵后蒸熟而成的食品,成品外形为半球形或长条。在江南地区,一般在制作时加入肉、菜、豆蓉等馅料的馒头叫做包子,而普通的馒头叫白馒头。味道可口松软,营养丰富,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馒头也叫馍馍.此外,《知音漫客》的漫迷也叫“馒头”,邵雨涵专辑也叫《馒头》

馒头简介
什么是馒头?(Steamedbread蒸的小圆面包)馒头是一种把面粉加水、糖等调匀,发酵后蒸熟而成的食品,成品外形为半球形或长条。一般在制作时加入肉、菜、豆蓉等馅料的馒头叫做包子,而普通的馒头叫白馒头。味道可口松软,营养丰富,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

白馒头
馒头分有馅和无馅两种。馒头一般是半圆外表平整,每逢节日顶部会印上大红印;江南地区的有馅馒头主要有豆沙馅和猪肉馅两种。包子则半圆顶部捏合处褶皱不加红印,通常有肉馅、豆沙馅、油菜、白菜、粉条、萝卜丝、南瓜、韭菜鸡蛋等各式各样。制作馒头所需的原料:面粉、发酵面、(白糖)、水、碱、(青红丝)。
名称由来
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兵攻打南蛮,七擒七纵蛮将孟获,使孟获终于臣服。诸葛亮班师回朝,途中必须经过泸水。军队车马准备渡江时,突然狂风大作,浪击千尺,鬼哭狼嚎,大军无法渡江。此时诸葛亮召来孟获问明原因。原来,两军交战,阵亡将士无法返回故里与家人团聚,故在此江上兴风作浪,,阻挠众将士回程。大军若要渡江,必须用49颗蛮军的人头祭江,方可风平浪静。诸葛亮心想:两军交战死伤难免,岂能再杀49条人命?他想到这儿,遂生一计,即命厨子以米面为皮,内包黑牛白羊之肉,捏塑出49颗人头。然后,陈设香案,洒酒祭江。从此,在民间既有了“馒头”一说,诸葛亮也被尊奉为面塑行的祖师爷。明代郎瑛在其笔记《七修类稿》中记载:“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诸葛亮创始的馒头,毕竟里面加上了牛羊肉馅,工序复杂且花费较多。于是,后人便将做馅的工序省去,就成了现在的馒头。而有馅的,则成为包子。
制作方法
1、将发酵面(老面)加面粉、水和成面团,放入盆中或醒发箱发酵(发酵时间视室内温度和老面的多少而定);2、取出发酵好的面团加碱(自家做的馒头一般是不加碱的,加碱后会有一种味道,破坏了馒头原有的香味)和白糖(白糖可根据自己喜欢的口味添加,北方人糖北一般,只有在南方才小白馒头
会出现放白糖的情况),揉透揉匀后搓成长条,揪剂子,摆在笼屉上,剂子口朝上,撒上青红丝,在旺火上蒸二十分钟,取出即可。北方的馒头一般是把长面条揪成剂子之后,再把剂子揉成底平顶圆的馒头状。然后放到蒸屉上蒸即可。注意:1、发酵面时一定要发到时间,剂子口一定要朝上,(北方人一般不会把面团再揉成馒头状,这是剂子口要朝下,日常食用的一般都是白面馒头,因此一般不会加别的东西,只有逢年过节有时候会在馒头上加点枣花生之类的);2、下剂子摆在笼屉上时,千万不要碰,否则不会“开花”;3、上笼屉时火一定要旺,而且要在水沸时上笼屉。特点:色泽洁白,形如花朵,甜香爽口。发酵粉用35度-37度温水化开,用这个水和面。到软硬适度不粘手,揉光用湿布盖好醒面发酵。如今的天气,2个小时是肯定能发起来地。然后将面置于案板上,加干面再揉匀,再醒一会。这时就随便你了,是加豆馅,是放肉和菜或是其它东西作成诸如豆包、包子、花卷、糖三角,就看你的想吃啥了。成形后,再放约半小时。特别注意的是上锅开蒸这道工序,一定要中火,锅里要用冷水,勿谓言之不预也。要是像平常那样大火开水,出来的绝对是死面团。大火开水的作法只适用于用面肥发酵的面。
注意事项

蒸馒头勿用热水
许多人爱用热水或开水蒸馒头,以为这样开得快。其实这并不科学。因为生冷的馒头突然遇到热气,表面粘结,容易使馒头夹生。蒸馒头
正确的方法应是在锅内加冷水,放入馒头后,再加热升温,可使馒头均匀受热,松软可口。、
发酵的水温
发酵粉融于温水中,水温不能超过四十度。
馒头的酸味

发好的面团如果觉得有酸味,可以加一点碱面中和,一般只要不是发得太过不加也没关系;
蒸馒头
蒸馒头的过程中不要掀开锅盖;
馒头塌陷

馒头蒸好后不要急于掀开锅盖,焖十分钟再掀盖,防止馒头塌陷。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