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丑角张波:成功在于有野心

2012-09-19 09:34  兵马俑在线  字号:T|T

“生、旦、净、末、丑”,丑角在上还是在生活中,都很有意味。中国戏剧角色排行最末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丑角不重要。有些丑角无论是在舞台本期介绍省戏曲研究院的著名丑角演员张波,分享他从“术”到“意”的华丽蜕变。

张波,省戏曲研究院丑角演员,其代表作有《活捉三郎》、《访鼠》、《醉审》等,曾获“陕西省丑角大赛一等奖”、“陕西秦腔青年演员大赛一等奖”等,被评为秦腔“百佳演员”。

做“书虫”找智慧

张波出生于梨园世家,从他姥爷辈们开始就有唱戏的,从小耳濡目染的他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秦腔这门艺术。12岁时,张波如愿以偿地考上了省戏曲学院演员训练班。在训练班里,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练功场上。所以年纪轻轻便获得了业内人士的肯定和观众的认可。

但“野心勃勃”的张波并不就此满足,他深知一个丑角演员只有深厚的基本功是不够的,只有采众家之长,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才能在表演艺术上有新的突破。从此哲学、理学、文学书籍便成为了张波随手翻阅的教科书。他说最喜欢梅兰芳先生的《我的舞台四十年》,在看的时候,不仅是表演技巧,更打动他的是梅先生对于生活和生命的理解。他也潜心研究过《论语》,书里讲到的如何为人处事的道理,令他受益良多。而阅读佛教书籍可以让他内心更平静,更坦然地面对这个浮躁的社会,在艺术上达到更高的境界。正是这些看似最平实的文字却蕴涵着大智慧,这些大智慧让他完成了从“术”到“意”的华丽蜕变。现在张波的表演更有韵质,他在台上的诙谐、滑稽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摄影搞得有声有色

除了秦腔表演,张波还有另一个职业——摄影。16、7岁的时候,张波被这个能拍出各种各样花花绿绿图片的机器所吸引,于是就吵着团里的摄像师傅教他,正是这样一个兴趣,不仅为他的表演增色不少,更开启了他人生的另一扇窗。

十多年前,张波受命拍摄《迟开的玫瑰》主题剧照,一拍就是一个多月,这在外行眼里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但张波讲,摄影讲究摄影师与演员、灯光的完美配合,有时摄影师准备好了,演员走位不好,也有可能灯光不好,所以一张好的摄影作品从任意角度看都应该是完美的。为了达到一种最完美的效果,在最初练习摄影时张波可没少吃苦头,保持手臂平稳是基本功,他常常端着摄影机两个小时可以一动不动。这样枯燥的练习对于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对艺术的追求,他从来不马虎。张波经常说,“眼高才能手高,学会欣赏美的东西,才能创造出美的作品。”2009年,他在摄影上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他在省戏曲研究院第一次举办了个人摄影展,陈忠实、吴三大等文人墨客纷纷题词祝贺。

儿子入行薪火传承

“飒家飒,飒家飒,飒家飒家飒家飒……上菜喽”,这是张波家经常会有的声音,您肯定认为这是秦腔的某一段唱词,其实不然,这是张波在做菜时随口唱来的,别人都避之不及的厨房,张波却待得很开心,他说能亲手做菜给家人吃是一种乐趣,他享受其中。在张波的熏陶下,儿子对传统戏曲的兴趣也愈加浓厚。巧的是,22年前12岁的张波考上了省戏曲研究院,22年后张波12岁的儿子也要考入该校了。

这也许是巧合,可谁又能说这不是一代代秦腔人的薪火相传?当谈及会不会刻意培养儿子唱丑角时,张波说“戏曲行当不分家,他唱什么我都喜欢!”(文/记者王小依 实习生薛丹)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未央区举行“打造阳光计生 构建和谐未央”主题活动

    2012-09-16 13:02阅读

    聚众赌博从中渔利 乘车出逃落入法网

    2012-09-05 13:22阅读

    “文明组戏临潼行”走进任留文艺演出在任留街办隆重举行

    2012-08-24 09:46阅读

    草根上舞台秦腔大家唱 秦腔电视大赛西安赛区开赛

    2012-08-07 15:12阅读

    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策划方案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2-07-19 09:33阅读

    流传的黄金辨别法常骗人 用牙咬、看颜色、掂重量都无依据

    2012-07-01 10:25阅读

    西安国际汽车展览会盛大开幕 优惠力度吸引众多市民

    2012-06-15 11:2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