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西安东郊沁水新城三人群殴一名农民工 农民工的权益谁来保障?(4)

2012-10-09 18:11  兵马俑在线  字号:T|T

举措:保障权益需制度建设

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出现并迅速壮大,是在特殊的历史发展阶段即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的重要标志,他们对城市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虽然近年来各地针对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采取了种种措施,其权益得到真正有效的保障和维护依然任重而道远。

比方说,在城市化的各种体制障碍一时很难消除的背景下,他们没有取得城市居民的身份和平等待遇。他们被称为“农民工”、“务工农民”、“进城务工人员”,这一工农混合的身份称谓说明了他们在城市中的尴尬地位。同一单位内部存在正式工和临时工,建筑施工企业的一线工人基本都是农民工,采掘企业则在井下大量使用协议工、轮换工。工资水平低,克扣、拖欠工资现象严重;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差,劳动强度大,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威胁;基本社会保障普遍缺失。农民工事实上处于游离或边缘状态,既非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居民,也非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居民,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边缘化的特殊社会群体。西安市雁塔区某律师事务所的陈律师认为,落实农民工的产业工人身份和权利,同时需要我们致力于落实平等待遇。一些地方还欠缺更加有效的实施举措,有的地方出于地方保护主义的缘故,仍然把农民工看成城市或企业的“二等公民”,继续沿用一些带有歧视性的政策。所有这些,都是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只有进一步破除旧有的体制和观念,对于农民工的歧视才能真正消除,社会公平公正才能真正实现。落实农民工的产业工人身份和权利,还需要使农民工足额按时领取工资成为一种社会常态。应该建立包括工资预警机制、足额发放机制和监督机制在内的长效机制,真正保障农民工能像其他产业工人一样按时领取劳动所得,确保这一群体的薪酬权不受任何侵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将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其他阶层成员纷纷融入产业工人队伍。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政府和企业应当从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高度,尽快破除阻碍农民工生存与发展的壁垒,尽快废除那些带有歧视农民工的过时政策,尽快解决影响农民工工作和生活的急迫问题,更好地调动和发挥这些产业工人新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注入强大的新生力量。从保护主体而言,主要有宏观层次的国家保障、中观层次的团体保障以及微观层次的自我保护三种途径。国家保障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及行政机关指定的各项相关政策规定,在制度上对农民工群体的权益予以维护。在此基础上,可以发挥一些社会团体、组织的作用,建立农民工维权组织,来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在具体操作中,要尽快建立各级农民工维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以党委、政府有关领导为召集人、主持人,由相关部门、组织负责人参加,定期召开会议,提出加强农民工服务管理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协调落实维护农民工利益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和措施。尽快建立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公安、计生、建设、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农民工服务管理联动协调机制。建立以总工会牵头,劳动和社会保障、工商、税务、计生、建设、公安、法院、司法、卫生、教育等部门参加的农民工维权联动协调机制。在机制运作中,相关部门间形成信息互动、事件案件互报、相关事情协商的制度;各级党委政府将工作力度,协作程度纳入目标管理,列入奖惩体系。法制部门要为农民工设立法律宣传咨询服务点,并加强法律宣传力度,提供司法救助,维护其合法权益。行业主管部门及劳动监察部门应加强对农民工劳动合同的监管,还应对企业建立市场准入制度,要求用工单位出具支付工资能力的资金账务或抵押物后方可使用农民工;各级工会应建立职工帮扶中心、维权工作站,积极开辟农民工“绿色通道”,为农民工提供帮扶救助、清理欠薪、职业介绍等服务。采访中,多数法律专家均表示,农民工自身作为微观层次保护的主体,应当注重加强自身的维权意识,利用法律为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有理由相信,在党和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下,农民工的权益一定会不断得到更好保障。(记者 刘合章)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第七届陕西“十大孝子”杨均哲:最不能等的是尽孝

2012-10-04 13:36阅读

第七届陕西“十大孝子”张新:“演戏”哄母亲高兴

2012-09-25 11:13阅读

大学生奢侈生活令人咂舌 专家疾呼:攀比心理适可而止

2012-09-14 14:34阅读

台湾自由行你能玩什么 教您个人游台湾的4种玩法

2012-08-26 11:46阅读

草根上舞台秦腔大家唱 秦腔电视大赛西安赛区开赛

2012-08-07 15:12阅读

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策划方案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2-07-19 09:33阅读

流传的黄金辨别法常骗人 用牙咬、看颜色、掂重量都无依据

2012-07-01 10:2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