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推进贫困山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考
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是扩大内需、加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需要。“十一五”以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大大加快,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如何在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的同时,积极推进贫困山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商南县为例,对加快推进贫困山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进行了初探。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使商南县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前提,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之一。
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和科技推广应用。商南县十分注重农村农产品和科技应用推广信息化网络建设,通过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致富信息网络平台,让广大农民群众及时了解掌握农产品和农村科技致富信息。同时不断加大科技惠农力度,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组织经常性种植、养殖、加工等科技下乡活动。
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商南县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逐步调整学校布局,大力实施学校危旧房改造和蛋奶营养工程,努力建设标准寄宿制学校,加大职业教育力度,拓展城区学校,筹资1.98亿元建设高标准的商南鹿城中学,为将来实现普及高中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适龄儿童入园难,计划筹资新建一所高标准第二幼儿园,缓解幼儿园难问题。商南县高考万人比连续二十二年一直稳居全市第一。
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针对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乡镇卫生院医疗工作人员财政全额供养,筹资两亿元新建一所高标准县级综合医院,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参保率达99%以上,对全县16个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进行升级改造。
大力繁荣文体广电事业。全县5个乡镇文化站、6个乡镇文化共享工程、17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部竣工,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建设正在强力推进,农村文化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任务。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5%以上。
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深入推进政务和村务公开。建立健全了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应急救助和疾病防控体系,从而确保了人民群众能够安心愉快健康生产生活。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全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2010年新招社保协管员55人,同时多方筹资2000多万元,新建一所高标准的县级民营养老院,为广大城乡居民托老养老解决后顾之忧。
如何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必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均等化水平。同时应当看到,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发展很不平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必须坚持不懈抓紧抓好。
建立财政投入长效保障机制,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根本保证。加大国家财政资金投向贫困山区,特别是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的力度,满足贫困山区和农村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一是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财政支出结构,使其更多地向农村倾斜,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二是合理调整和改善财政支农资金的支出结构,加大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形成强有力的可持续的财政支出机制。
加强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机构的设施和能力建设,形成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平台和网络,县、乡、村和社区基层公共服务机构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网底和基础,长期以来由于财政投入不足,一直是公共服务体系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加强基层基本公共服务,特别是贫困山区和农村就要重心下移,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投向农村,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引向贫困山区农村,切实增强基层和农村的服务能力。
建立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范有效运行,实行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贫困山区,核心在保障供给,关键在形成长效机制。也就是应该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基础、稳定增长财政保障机制,激励与约束并行、动力与压力并举、效率与效益并重的管理运行机制,面向基层、面向贫困山区、服务基层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范围广泛、上下联运的分工协作机制,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服务供给机制,服务监测评价机制,做到有监督、有考核、有评估,各项制度和政策的落实才有保证。
大力提升七个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社会福利救助等七个领域,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底线生存服务和基本发展服务的两个方面,这也是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现实利益问题。
统筹城乡基本环境服务,不断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要认真搞好城乡水、电、路、讯、公共设施和环境保护,特别应将农村在这些方面的服务建设纳入城市长远发展规划,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的延伸。
大力倡导和鼓励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增强服务合力。基本公共服务由政府负责,不等于由政府包揽,特别是对贫困山区而言。
总之,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贫困山区和农村发展相对落后,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而道远。因此,“十二五”时期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优化资源配置,深化体制改革,初步建立起统筹城乡和区域、覆盖全民、方便可及、高效低廉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全社会共同努力,不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