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十大名面条岂能少了臊子面?

2013-08-05 22:41  宝鸡日报  字号:T|T

扯面、削筋、揪片、铡面、挂面、油泼面、浆水面、蘸水面,老陕的生活与面为伍,特别是有着“活化石”之称的岐山臊子面,更是历史悠久、美名远扬。前不久,由商务部与中国饭店协会评选的“中国十大名面条”结果出炉。名单中,既有全国知名的兰州拉面、北京炸酱面等,也有鲜为人知的杭州片儿川、昆山奥灶面等,却独独漏了岐山臊子面!这样的结果让宝鸡人很不服气,中国十大名面条,怎么能少了臊子面呢?

论历史臊子面源于西周礼仪制度

评选十大名面,恐怕得说说面的历史吧,臊子面不怕说历史。

在市区经营臊子面馆的张恒对“中国十大名面条”的评选结果感到不忿。“我经营臊子面店十多年了,靠一碗面养活着一家老小。除了本地人之外,很多外地人也慕名而来,谁吃了不竖大拇指。兰州拉面、四川担担面名气确实大,但咱这臊子面比起杭州那边的面食,恐怕绰绰有余吧?老祖宗的臊子面都传了几千年了,不比他们吃米的人做的面好吃啊?不比他们吃面的历史长啊?”

作为普通的面食经营者,张恒的观点和专家不谋而合。

中国烹饪大师、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孙应武在看到入选名单后也认为,这一结果有失公允。他特别指出,岐山臊子面不仅有名,还有悠久的历史,相比杭州、江苏等地的片儿川、奥灶面、锅盖面,岐山臊子面更应入选。

臊子面的历史到底有多长?

岐山县凤鸣镇北郭村支书郭拴魁讲述了当地一个传说。《诗经·绵》中有记载: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周人在古公亶父的带领下,由豳(今陕西彬县)迁至周原(今天的岐山县),在渭河边和北原上繁衍生息。“后渭河有一恶龙为祸,大旱三年,民不聊生。周氏族人大战七日才将恶龙杀死,饥饿的人们为庆祝胜利,将龙杀了和面群体食之,这便是臊子面的雏形。”郭拴魁说道。

或许传说并不可信,但臊子面源于西周的礼仪制度,可信度则比较高。曾在岐山文化馆任职的李辛儒在其《神来之食岐山臊子面》一书中写道,臊子面源于周代尸祭制度。因为对生命的敬畏,古时候人去世之后,会选一个与死者长相相似的人,扮成死者的模样,而对于辛苦“扮尸”的人,一定要做美食招待。于是,岐山集境内“天之所生、地之所长”的东西,汇成了一碗臊子面。此外还有一说。岐山美阳食品公司负责人胡建民告诉记者,臊子面是从唐朝时候的“长命面”演变而来的。唐朝诗人刘禹锡有诗云:“余为座上客,举箸食汤饼。”在唐代,面条一类的食品被称作“汤饼”,刘禹锡诗中提及的“汤饼”,就是“长命面”。相传一位家嫂,为考中官职的小叔子邀请的客人做了一顿长命面,其色香味俱佳,受到客人盛赞。“嫂子面”出名之后,逐渐演变成了“臊子面”。

唐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而西周距今已3000多年,足以证明臊子面的历史之悠久。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青少年高校科学营西电分营科技之旅活动成功举办

2013-08-05 09:21阅读

一学生暑期打工受屈挥刀伤人

2013-08-02 15:05阅读

网贴西安37所中学录取分数线 多数尚未得到证实

2013-08-01 09:20阅读

孩子别愁,资助政策圆你求学梦

2013-07-29 17:02阅读

兴平市机关幼儿园第十四届“千禧龙杯”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喜获“

2013-07-26 14:05阅读

2013省考笔试成绩昨揭晓 面试复审最低控制分数线公布

2013-07-24 08:40阅读

陇县发现冯玉祥誓言碑

2013-07-20 11:37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