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今年收获200个优良天 细颗粒物降幅居74个重点城市前列
2014年12月11日,西安环保部门传出信息:今年西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达200天,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6天,空气中细颗粒物降幅居全国74个重点城市前列。
200个蓝天来之不易!两年来,陕西强力治霾,出实招、干实事,踏出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省委两年三次召开高规格大气治理专题会议,就全省治污降霾工作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
——省政府2012年7月出台《全面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工作方案》,2013年4月出台《“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并逐年确定具体目标、任务和措施;
——《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当年列入计划,当年出台;
——两年来全省大气治理方面的投入超过50亿元;
——陕西比国家计划提前三年实现国Ⅴ汽、柴油全覆盖;
——关中地区今年首次出现煤炭消费负增长;
……
200个蓝天令人欣喜!我们看到,大家对西安空气埋怨的声音少了,全社会齐心协力,积极参与,共同向污染宣战的行动多了。
一把手的“一号工程”
2012年冬,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雾霾天气成为街头巷尾谈论的焦点话题,大气污染像石头一样压在城市上空。西安空气质量多次爆表,环保部门的电话不断接到群众投诉:政府到底管不管?人们甚至怀疑,这样的西安,还适宜生活吗?
同样生活在陕西这块土地上,对于以西安为重点的关中地区大气治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比老百姓更为关注,各级环保部门比老百姓还要着急。
2013年3月29日,省委书记赵正永和省长娄勤俭主持召开大气污染治理专题会议,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系统研究,全面部署。随后省政府迅即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出台《“治污降霾·保卫蓝天”五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步骤,从此陕西治理大气污染的蓝天保卫战全面打响并高潮迭起。
两年来,省委书记赵正永三次主持召开大气治理专题会议,要求把保护环境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每到一地调研指导都要把大气治理作为重点,反复强调要将此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强力推进。
“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积极主动做好各项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健康、舒心。”
“经济发展要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一致,当前做不到协调一致的,牺牲一些GDP也要给生态文明建设让路。”
“各级党委、政府每年要向人民报告大气治理工作成效。”
……
省长娄勤俭多次强调,要切实增强灰霾治理的紧迫感,把群众的期盼作为压力和动力,加快改变燃煤结构不合理状况,加强尾气治理和扬尘整治,进一步细化措施、夯实责任,确保今年治污降霾工作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同时,对西郊热电厂一期、军队燃煤锅炉拆改和煤改气等涉及大气治理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项目,省长娄勤俭亲自研究协调、亲自督查。
通过紧锣密鼓地安排部署,省委、省政府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的坚定决心和科学决策清晰可见——
省人大、省政协将大气污染防治列为重点专题开展专项视察、专项调研和专项监督。
省、市目标责任考核中将生态环保指标由原来的12分增加到25分,其中雾霾治理指标由原来的3分调整为8分。省政府出台了《空气质量考核办法及其细则》,省委考核办在组织的半年考核中,加大了大气考核权重,收到了积极推进效果。
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和目标责任考核指挥棒、助推器、风向标作用下,各市县党委、政府一把手都把防治大气污染、保障群众健康作为民生之本、执政之要,全部行动起来了。特别是西安市作为全省大气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城市,市委、市政府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要求把治污降霾作为首要民生工程,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研究针对性措施;市长董军多次现场办公解决重点问题,使西安市各级各部门不断掀起向污染宣战的新高潮。
省级各相关部门落实责任,主动发力,形成了“各司其职、责权明晰、齐抓共管、协调有序”的管理格局,将拆锅炉、煤改气、重点企业监管、淘汰黄标车、建筑扬尘管理、扩水增绿等治污降霾的各项措施落到了实处。
两年来,陕西的治霾行动之迅速、之果敢引起了高度关注。环保部一位领导评价说:对大气治理工作陕西各级党委政府如此放在心上,力度如此之大,行动如此密集,全国少有。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