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宣讲活动综述
按照市委的要求,落实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任务,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认真总结群众宣讲工作经验,面向普通市民群众选拔宣讲员,组建西安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宣讲团,深入机关、企业、社区、农村、医院、工地、校园举办宣讲报告会900余场,直接听众超过12.5万人次。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事迹和催人奋进的故事,唱响了社会正气,深化了市民群众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和情感共识,在广大市民群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为促进西安改革发展稳定凝聚了强大人心力量,受到省委和市委领导的多次批示肯定,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介绍了我市宣讲工作经验。
挖掘群众身边故事,汇聚共同价值追求。始终坚持把话筒交给市民,把讲台交给群众开展宣讲活动。制定印发群众宣讲活动方案,在市属媒体刊发启事,面向全市群众征集宣讲线索和富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故事;召开群众宣讲工作推进会,自下而上发动群众,选拔、推荐群众宣讲员。制定《西安市群众宣讲活动优秀宣讲员评选办法》,明确选拔标准,把好故事和宣讲员的正能量关口,把那些道德品质好、热爱宣讲事业、群众信服的人吸收到各级群众宣讲队伍中来。全市各级宣讲团从1400多名报名者中挑选了1012名群众宣讲员,年龄最大的76岁,年龄最小的只有9岁。他们当中既有劳动模范、岗位标兵,也有来自一线的基层干部、工人、农民、社区民警、人民教师、乡村医生,还有自主创业的企业家、科研人员、在校学生和环卫工人、文明引导员以及退休职工,都是普通“草根”市民,体现了广泛的群众性。
突出宣讲思想内涵,精心组织宣讲活动。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为切入点,遵循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对征集到的宣讲故事,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要求进行分类提炼,使其生动具体地体现“24字”的某一具体规范,叙事论理、寓理于事,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用真人、真事、真话、真情讲述群众亲历亲闻亲为、创业奋斗奉献的鲜活故事,使听众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有触动、受教育,使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有效促进群众自我学习、自我教育。
坚持务实创新推进,不断提高宣讲效果。始终坚持在创新上下功夫,在见实效上做文章,使群众想听爱听、并积极参与,这是群众宣讲活动生命力之所在。落实市委常委会关于“深入开展群众宣讲活动”的要求,把群众宣讲工作列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点。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吴键同志就扎实深入做好群众宣讲工作多次提出要求,各区县、市级各部门党委高度重视,宣传部门进行周密部署安排,做到任务有落实、工作有人抓、活动有推进。市委讲师团先后40多次深入机关、企业和区县宣讲现场,帮助选好宣讲员、修改宣讲稿,及时掌握全市宣讲情况,推动基层宣讲常态化;针对不同听众对象,把宣讲团分成机关、企业、社区、农村和学校宣讲组,精心搭配故事和宣讲员,增强宣讲的针对性,促进听众的情感共鸣,产生了“群众讲、群众听,自我教育、自觉践行”的社会效果。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