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扶贫两年多来成果显著 今年将完善173个贫困村生活设施
昨日,市政协委员对“我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专项视察。我市三年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实施两年多来,全市已有26.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今年,我市将对173个贫困村生活性基础设施进行完善。
脱贫群众年人均收入达4820元
2013年初,全市有508个贫困村,扶贫对象36.6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5.5万人。为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市委市政府启动了三年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提出到2015年底全面完成全市36.6万贫困人口脱贫的“清零”目标。两年多来,我市围绕这一目标,突出产业发展和移民搬迁两个重点,强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个主渠道,全力推进移民搬迁、整村推进、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和政策兜底五大工程,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按照贫困人口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200元的标准,全市已有26.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含5.5万绝对贫困人口),脱贫群众人均年收入达到4820元,贫困发生率由13%下降到不足5%;贫困地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显著提升。
贫困村安全用水普及率达95%
我市各行业部门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倾斜扶持力度,优先实施了贫困村道路通畅、安全引水、电力保障、信息化建设等工程。目前,全市贫困村农村客运至行政村通车率达到100%;安全用水普及率达到95%;农网改造和三电网络(电视、电话、电脑)实现全覆盖。
今年,针对去年摸底的173个贫困村内的水、路、环卫等生活性基础设施不完善问题,市政府再拿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进行完善,确保到年底所有贫困村到脱贫要求。
除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外,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进了贫困村文化室建设;优先配置了贫困地区校车等教学资源,加强了贫困山区学生寄宿上学的保障,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标准化率达到70%;基本健全了涉贫县(区)、街办(镇)、贫困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
健全全市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今年是我市三年扶贫攻坚的最后一年,既要全面完成“清零”目标,又要谋划新阶段工作,任务艰巨。为此,我市将对前一阶段的扶贫工作进行一次“回头望”,全面对照市委市政府扶贫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查漏补缺、查弱补短。同时,认真梳理脱贫对象,统筹考虑不同类型的对象,实行分类帮扶,分类救助、兜底。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作为开发式扶贫的重点对象,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属于五类重点人口的,全部纳入救助和保障兜底脱贫范围,实现精准脱贫。
我市还将健全机制,谋划新阶段工作。着手研究制定我市扶助、救助、保障一体化实施意见,健全“扶贫开发+兜底保障+临时救助”的扶贫工作长效机制。研究制定我市脱贫认定办法及三年扶贫攻坚行动任务结束后,继续巩固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方案,明确下一轮(2016年—2020年)全市扶贫工作重点对象、目标和任务、措施。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