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西安融信社区成立“作者社”传播最正宗的草根文艺(2)

2015-07-23 12:23  西安日报  字号:T|T

吸引同好坚持每天更新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作者社网站和手机APP的搭建都由社区主任王刚一人完成,近些年网站的域名和维护费用也都是王刚自掏腰包,“这些都没啥,看着大家的才华有了施展的舞台,我也很享受。”

简简单单一句话,背后包含的艰辛却只有王刚自己知道。网站搭建初期,王刚一手要紧抓社区本职工作,另一边还要抽空进行代码编写,常常忙到凌晨。书本上学习的知识与实际操作出入不小,王刚就边学边做,一写代码就是几个小时,本来优秀的双眼视力,因为长期盯着电脑也逐渐发展为近视。

几个月后,网站雏形初现,然而除了当时来找他发表回忆录的那位老党员外,并没有其他作品可以发表,王刚深知“网站运行,内容为王”,如果没有原创作品,网站一定走不远。王刚便开始征集群众中的草根“作者”,只要爱写爱画,都可以先把作品拿来,无论水平高低,作品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讲述身边事,就能够发表在网站上。

在王刚的努力下,渐渐地网站上每天都有了更新作品,一段时间后竟然有社区居民和外省的文艺爱好者主动与王刚联系,希望成为作者社的一员。

如今作者社网站的点击量已经达到了40多万,每天至少要更新20多篇新作品,而负责作品更新的也是王刚,就连网站的美工、排版也都由他完成。王刚知道社区居民对作者社内容的期盼,一年到头他几乎从不间断,就连春节也坚持更新。工作量大吗?其实答案是肯定的,毕竟除了网站,手机APP也需要同步更新,但王刚却摇了摇头,“不大,看见美文美图就想立马和大家分享。”

文艺手法描绘百姓生活

作为作者社的一员,62岁的居民牛天明很喜欢这个分享文艺、传播文化的大家庭。退休后一直热衷书画写作的他在作者社网站刚上线时就被吸引加入,老牛平时不爱上网,唯独对作者社网站情有独钟,一有新动态立马点击查看,微信朋友圈里更全部是转发作者社的作品。

“我们这个作者社里的成员都是‘草根’,所以我们传播的也都是草根文艺,很贴近生活。”老牛说不管水平高低,大家都将生活点滴用诗歌、散文等形式传播记录,字里行间透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区邻里的友爱。

老牛偏爱的方式是杂文,经常有感而发,前两日他在家门口巷子里目睹了一场因挑拨离间引发的争执,回家后就写了一篇《管好自己的舌头》发布在作者社,“文章里就引导大家追求和睦,提倡和谐,因为写的就是社区发生的事,好多邻居看了都说很有感触。”除此以外,老牛也会发一些读书笔记和名句摘录,对于他来说,更新自己在作者社的专栏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在作者社建立之前,老牛也曾给报纸、杂志等投过稿,但刊登次数较少,“咱社区自己的文艺平台,比较容易发表,大家的积极性也很高。”

和自己退了休的老同事不同,老牛不打麻将、不打纸牌,一有空就出门观察生活,然后将其见诸笔端,或是和作者社成员进行交流,共同采风。“文艺做伴,趣味生活”用来形容作者社或许再合适不过了。(记者 张奂雅)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曲江南湖“大气球”拆除 外地游客感言丢了“地标”

2015-07-23 10:55阅读

陕西工院助高职学子圆梦

2015-07-22 16:01阅读

市长董军主持召开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扩大会议

2015-07-22 10:55阅读

“互联网+”便民服务进社区 扫二维码可享受私人管家服务

2015-07-20 18:45阅读

阿里系互联网公司发布蓝色幸福指数 西安排名83位

2015-07-19 18:53阅读

长安桑大妈40年来编顺口溜赞生活新风

2015-07-18 11:52阅读

西安外事学院首次试水 探路去除“家族化”

2015-07-16 10:3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