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强化文明出境游 倡导做负责任的旅行者
世界这么大,不同的土地有着迥异的美景和风貌,而不同国家、民族的习惯风俗也不尽相同。当我们走出国门,所代表的形象不再只是自己,更是一个“中国人”。在出境游时,怎样约束好自己,共同寻回“文明守礼中国人”的形象,需要每一位游客身体力行的改变和努力。
了解当地文化是出境游必要准备
“文化差异是旅游的原动力,试想,如果各地的风土都是一模一样,那么我们又怎么有兴趣要去看看这个世界呢?”在西安市导游服务中心主任李建坤看来,国人在境外游时所表现出的不文明行为,不完全是国民素质的原因,对当地风俗的不了解,有时候也会引来误解或纷争,了解当地文化也是出行前的必要准备。
“要做一个负责任的旅行者”是西安旅行达人赵熠在路途中坚守的原则。“提前做一些功课一定是必要的,比如当地的历史、风俗、信仰。”他告诉记者,不久前自己刚前往伊朗旅行,出行前,自己就阅读了大量关于伊朗古代波斯文明以及伊朗国民信仰的书籍,“宗教禁忌让伊朗显得神秘又难以接触,通过前期的调查,我了解到这个国家90%以上的人信奉什叶派教义,除了星期五以及每天规定的祈祷时间外,清真寺几乎都对外开放参观,哪怕是在最保守的马什哈德圣陵这样的宗教圣地,也会接纳非穆斯林的参观者。遇到当地人祷告时,我从不打扰,在清真寺拍照片也一定会征得同意,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伊朗人对外国游客是十分友好且乐于助人的。”他告诉记者,提前做好功课也能够帮助旅行者和当地人交流,“这样才不辜负一次出行。”
行前教育非常重要 文明旅游写入合同
如果游客自身出行前没有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那么旅行社的行前教育就变得非常重要了。记者从市旅游局了解到,行前教育在我市各个有出境游资质的旅行社已经十分普及。
市旅游局办公室副主任展小丽介绍说:“西安市从去年起就全面开展了文明旅游的宣传活动,面向全市旅游从业人员及游客,开展西安‘十不’行为规范宣传活动。要求全市各旅行社要将‘文明旅游’写入旅游合同,提醒游客在出境旅游、出国旅游时应该遵守旅游地国家的法律和风俗习惯,也让‘文明旅游’更具约束力。”
在西安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办理护照、签证时,市民也会收到一份“文明出境游”叮嘱,出入境管理处还将做好出入境管理的备案工作,对在境外行为不端、损害国家形象的人员,再次申请出境时,将从严审批。
在陕西海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担任出境团队游领队的于世春告诉记者,今年5月,国家旅游局下发的《旅行社行前说明服务规范》和《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两项旅游业行业标准开始实施,其中规定,对严重违背社会公德、违反法律规范、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游客,不听劝阻、不能制止的,导游领队可根据旅行社的指示,代表旅行社与其解除旅游合同,并可向旅游主管部门报告,经核实后纳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当然解除合同不是最好的办法,但是这样的规定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劝游客。”
旧习惯可有新办法 游客素质正在逐步改观
有多年带队经验的中国康辉西安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马宏伟表示,旅游素质的提高是个相互教化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过程。这两年,西安出境游客的表现已经好了很多。他说:“一些国家地方,比如香港、新加坡,对于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力度很大,地铁里随意吐痰罚款的上限是5000港币,一开始,我们重点向游客宣讲的是惩处力度,大家由于担心被罚款而很小心。但这两年宣讲侧重不文明行为的不良影响,大家行为谨慎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因为随地吐痰不对,而不是害怕罚款。”这个细微的差别,很多带队导游都感同身受。有十多年领队经验的于世春告诉记者,以前如何制止游客在境外公共场所吸烟是最让他头大的事:“现在基本上没有了,一些烟瘾较大的游客会主动问我们哪里可以吸烟。”
于世春还告诉记者,有一些“中国式旅游坏习惯”,也可以通过新办法解决。比如中国人乐意在景点留下“某某到此一游”的“墨宝”或刻痕,“现在国外有些景点,就有专门给游客签名留念并提出意见的黑板,我就会建议游客留言并合影,很多游客都愿意接受,同时景区也很乐于收集建议。还有一些更年轻的游客,会自制‘到此一游’的纸板举着在景点照相,也影响着团里其他的游客。我相信,今后中国游客的形象一定会变成‘文明守礼的中国人’。”(记者 张杨)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