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发布“十二五”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报告
9月9日,西安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暨第31个教师节表彰大会在曲江宾馆举行,“十二五”西安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报告在大会上发布。
“十二五”以来,西安市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全力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水平日益提升。
西安市先后启动实施了以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民办学校初中招生制度改革、创新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评价体系为代表的西安基础教育“两改革、两创新”举措。其中,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有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覆盖,全市3083所中小学、幼儿园共组建719个大学区,年均实质性交流轮岗校长教师达到6000人,短期交流教师达到5万人次,惠及学生80余万人。民办学校初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4年来,全市共有17.8万名学生报名参加综合素质测评,“奥数班”违规招生问题得到彻底根治。
“十二五”期间,财政教育累计投入522.63亿元,达到上一个五年总投入的3.1倍,年均增幅达到17%。全市先后启动实施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每个乡镇建成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任务得到实现。与2010年相比,截至目前,全市登记注册幼儿园数量已经由1004所发展到1343所,共增长33.76%;在园儿童数由18.36万名增加到28.95万名,共增长57.68%;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由81.97%迅速提升至98.43%,“入园难”问题明显缓解。
“十二五”期间,西安市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全市共投入资金20.5 亿元,建设义务教育项目学校496所;认真制定义务教育“全面改薄(2014—2018)”实施方案,计划投资26.95亿元,实施项目学校1192所。全市义务教育学位供给水平和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十二五”以来,伴随着西安教育改革深入实施,“家门口”的优质学校数量稳步增加,中小学校办学特色日益彰显,全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办学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此外,市政府认真实施教育惠民工程,不断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切实抓好农村学校取暖工程、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校车工程”等惠民实事,有力助推全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在昨天的表彰大会上,10名“西安市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杰出人物”,20名“西安市大学区管理制改革优秀校(园)长”,51名“西安市教育改革创新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同时还启动了西安市大学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