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到2025年有望达3000亿元(2)
西安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
到2025年有望达3000亿元
近年来,像三星、中兴这样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企业陆续在西安落户、投产,随之而来的不仅是一座座厂房,更开启了信息安全新时代,推进了我省、我市智能终端自主研发、制造生产能力的提升。
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吸引了众多高端人才在这座城市聚集,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西安逐渐成为引领周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高地和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聚集区。
依托三星、美光等企业,西安正在做大做强存储芯片产业,推动分立器件制造业发展,增强关键设备和基础材料的研发生产能力;依托军工电子优势,西安正在加快新型元器件研发与产业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依托中兴、华为等企业,西安正在整合智能终端整机及零部件、芯片、系统和应用软件研发设计企业,聚集上下游生产要素,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培育和形成智能终端产业链。
今后,西安将大力推进工业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智能终端、汽车电子、家用电器、工业控制等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智能支撑。预计2020年,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有望达到1500亿元,到2025年,将达到3000亿元。
推进“两化”融合
着力打造六大千亿产业集群
长期以来,西安工业发展呈现出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非能源工业结构,重工业占比较大,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50%以上。处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型的关键时刻,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是工业互联网经济的关键。
今年3月,西安市成立“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协调小组和“两化”融合创新研究服务基地,研究制定推进全市“两化”融合的政策意见,重点工作,研究协调解决“两化”融合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企业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中,西安市制定出台了工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和实施路线图,先后培育4户首批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20户省级“两化”融合典型示范企业,成为第二批国家级“两化”融合实验区。
“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为西安的工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今年起,西安将着力打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与食品饮品等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确保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5年,西安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工业总产值将达到35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将达到3000亿元;航空航天产业将达到20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达到2000亿元;新材料制造业将达到1000亿元;生物医药与食品饮品将达到1000亿元。(记者 魏鑫)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