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出租车司机自组公司难经营 一路遭遇重重阻力(2)
经营权到期后,有的的哥为重拿经营权许可,得再交两万元押金和九万元车辆更新费
然而,“砸锅卖铁”买到的出租车经营权并不靠谱。随着经营权到期,政府依法收回了经营权并重新分配。
一阵纠纷过后,日子还得过下去,有的人选择了妥协。“一位同行,重新拿到了5年的经营权许可,代价是给公司再交两万元押金,和9万元的‘车辆更新费’,实际就是承包金,每个月还要照常交4800元的份子钱”,入行15年、如今担任西安众泰出租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马涛告诉记者。
然而,马涛不愿意妥协。马涛和同伴,尝试做探路者和实践家。
探路者,路在何方?
郑建伟认为,组建股份制公司、参与招投标依法取得经营权或许是一种可能,这也成了马涛们的选择。
令记者关注的是,如此选择,好处何在?
西安众泰与原有“挂靠”模式迥然不同的经营管理理念,或许可以做出解答:
公司统一出资购买车辆,所购车辆为公司所有,规避私下转让经营权行为,明晰产权关系;
公司统一聘请驾驶员,签订劳动合同,完善社会保险,股东也可以成为驾驶员,实行“上车驾驶员、下车股东”的分配制度;
建立以服务为导向的管理机制,不再收“份钱”,通过“底薪+绩效工资”的核算方式,严格驾驶员从业奖惩机制,引导“开安全车”、多劳多得、提升服务;
……
公司组建之路面临重重阻力,万事俱备后,就差经营权许可这道“东风”
然而,公司组建面临重重阻力。
“去年11月,我们向工商局申请了出租车公司的营业执照”,目前担任西安众泰出租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赵小平告诉记者,“由于没有先例,对方拒收材料。”
一上来就“卡了壳”。赵小平使出了“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这一招,要求工商局公布注册材料和流程。很快,今年2月,西安众泰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都陆续办妥。
目前,公司发展到95位股东,众人拾柴,资金凑齐了,经营场所和停车场地也找到了,按照《西安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中关于经营出租汽车企业的规定,还差车和证。
“8月下旬,跟西安的4S店头天谈好,第二天一众股东揣着钱欢欢喜喜去提车,结果人家却不卖了”,赵小平清楚地记得当时的“郁闷”,“问急了,店方就撂下一句话,‘有压力。’”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