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中产阶层扎堆赴港买保险 专家:有利有弊小心陷阱
继首饰、包包、化妆品、药品之后,如今国人去香港又有了新爱好——买保险。给自己、给孩子、给父母家人……尽管内地各大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皮,但依然阻挡不了人们日益高涨的赴港热情。权威数据显示,去年香港保险业内地个人保费为316亿港元,占营业总额的24.2%,相当于内地客户买走香港1/4的保险。在火遍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之后,近来陕西西安等地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也加入了赴港买保险行列。
这么多人舍近求远去香港买保险,究竟是为啥?如此费时又费力,到底有没有必要?监管部门放“大招”出台的多条“限购令”,会让这场盛宴戛然而止吗?记者近日通过深入走访,为您揭开香港保险的“神秘面纱”。
赴港购险的四大理由
家住碑林区的张女士最近刚从香港回来,她给自己买了一份重大疾病险,每年保费超过1000美元。谈道赴港买保险的因由,张女士有两点体会。
其一,香港保险“严进宽出”,理赔更放心。张女士表示,与内地保险初期只需和业务员聊聊天填几张单子,到理赔环节各种扯皮推诿不同,香港保险初期审核非常严格,她不但要提供近年来全套体检报告,本人还须亲自去香港指定医疗机构体检。“初期审核严格,后期理赔我只要在网上递交相关资料就可以,非常方便。”其二,同一个险种,香港保险保费更低、所保病种更多更全。以重疾险为例,张女士发现,在保费相当的情况下,内地保险最多只能包括五六十种重大疾病,而香港保险可以达到一百种以上。“飞一趟香港来回机票也就1000多块,买保险的同时还能逛一圈,相当划算。”张女士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与张女士注重的低保费、高收益相比,在西安某事业单位上班的刘女士显然看得更长远。
刘女士在香港为宝宝买了重大疾病险和储蓄险两份保险,一年保费总计超过3000美元,这对普通工薪阶层来说,是一笔不菲支出。刘女士表示,自己所购保险保费并不便宜,之所以会“痛下决心”,主要是基于两点。一是香港保险信用等级高,契约精神强。刘女士的儿子今年才两岁多,储蓄险要一直交20年,等儿子真正把保险金拿到手,可能在几十年之后。岁月更迭中,风险无处不在,而国内的保险行业显然让人心忧,经过比较,刘女士最终选择了在国际上首屈一指的法国安盛保险公司。二是香港保险均以美元结算,可分散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风险。“给宝宝买保险,一方面是怕天灾人祸以防万一,但更重要的还是为孩子储备成长基金,人民币汇率变动会引起资产变化,而美元相对稳固一些。”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