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境中摸索求生路——对西安实体书店转型情况的调查(2)
尝试
普及多种经营来求生
早在去年12月23日,有60年历史的小寨新华书店包装后重新开业,新开业的书店在原有图书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自然时尚的元素,而且还取了一个颇为洋气的名字“新华里coffeebooks”。与此同时,新华书店还宣布将入驻大唐芙蓉园南门对面的芙蓉新天地,今年5月份开业,营业模式也与过去的新华书店不同。“新包装的新华书店,不仅仅只售卖图书,还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以书会友的活动,举办读者见面会、文化沙龙,吸引更多的读者重新回归实体店。”
在解放路从事多年图书销售工作的申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大家都在尝试多种方式,各种合作也在逐步进行。但是说起来,我还是不太乐观。真正转型好的,我相信一个城市就那么几家。但前提是必须对目前的实体书店经营模式革新,找到真正喜欢读书的消费群体。”
未来
要“他救”也要“自救”
针对书店的转型,具有多年图书行业工作经验的刘建有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实体书店要想发展好,必须走自救和他救相结合的路子”。
“自救方面,实体书店不能坐以待毙,应及时转型升级。这方面,可以学习网吧转型网咖的经验。除此之外,实体书店也应主动作为,加强创新,不能再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而应离民众更近一点:一方面,可以借助于网络,向社区与年轻人群体渗透,主动将自己融入新的社会生态之中;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其他文化场所谋取自己的位置,不要单打独斗,而要抱团取暖,可以在大型酒吧街、现代电影城等年轻人文化消费区设立书店,确保人流量。”
刘建认为,当下实体书店更重要的是他救。“我国政府可以学习国外的做法。比如,法国政府长期免征书店所得税;加拿大政府为独立书店购置电脑设备支付一半的费用;德国政府不仅免征书店的所得税,还在增值税上给予书店优惠;日本和韩国政府制定图书最低折扣以保护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处于平等的竞争舞台。这样的经验,值得学习与借鉴。毕竟图书阅读不仅关乎国民素质,也关乎政府的人文情怀。”记者 曾世湘 实习生吕丹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