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研发“超临界水蒸煤”或将破解环保“燃煤之急”
12月25日,西安交通大学首个重大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煤炭超临界水气化制氢发电多联产技术”产业化工作正式启动!西安交大将该技术成果知识产权及相关技术作价1.5亿元人民币转让给产业化投资公司。该公司将在初期筹资10亿元进行技术产业化的工程示范。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郭烈锦教授介绍,传统燃煤、煤气化锅炉及其发电技术均采用“一把火烧煤”的形式,总能效和煤电转化率低、污染严重、耗水量大,脱硫、脱氮、消除粉尘及二氧化碳代价高昂。历经二十年科技攻关,西安交大研发出“煤炭超临界水气化制氢发电多联产”系列技术,俗称“超临界水蒸煤”,成功将煤炭化学能直接高效转化为氢能,从源头上根除了硫化物、氮化物等气体污染物以及PM2.5等粉尘颗粒物的生成和排放,实现了煤炭能源的高效、洁净、无污染转化和利用。
据了解,该技术具有运行费用低、投资回报率高等优势,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一项变革性技术,也是能够根除煤炭利用所生成的雾霾形成源的有效技术。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工程示范方案可行性论证,一致认为:该技术的工程示范方案总体上具有高能效、清洁低污染、低耗水、节能减排等特点,技术是可行的,经济性是合理的。
会上,投资方签署了陕西中核交大超洁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成立协议,随后西安交大与该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据悉,项目产业化公司三年内力争完成该技术首个产业化示范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加速推动该技术在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推广应用。目前已确定先将50MW发电及热电联产机组、燃煤工业供热蒸汽锅炉替代产品等作为工程示范的切入点。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