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民两会寄语:加快设立公交电子站牌、治理非机动车等
加快城市公交电子站牌设立
(记者姚琼)近年来,随着城市不断发展,我市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也根据城市发展不断增加,不断健全市区交通网络,进一步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使更多市民享受到了便利的公共交通服务。市民王宇说:“目前在城区部分路段实现了公交电子站牌的设立,市民随时可以看到需要乘坐的公交离本站还有几站的距离,根据自己的时间是否可以等待,或者调整其他的出行方案,这不但方便了市民出行,而且还节约了时间。但是我市城区公交电子站牌设立发展速度还比较慢,希望可以加快城市公交电子站牌设立发展的速度。”
治理好城市非机动车辆
(记者姚琼)“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变靓了,交通网络逐步完善,街道也变宽变靓了,作为渭南人打心底高兴,希望大家出入更顺畅,生活更美好!”张福生作为一个老渭南人,对城市发展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但他也认为,现在道路上车辆多了,城市交通应重视建设,更要重视治理,电动车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乱冲乱闯乱摆乱停现象时有发生,这对城市交通顺畅造成很大冲击,也是造成城区交通事故的一个原因。
他希望,相关部门加强交通整治,尤其是让“横冲直撞”不按交通规则行驶的电动车“驯服”,让我市城市交通环境更加顺畅。
加大公益文化活动场所建设
(记者姚琼)公益性文化事业关乎人民群众的福祉,关乎建设区域文化高地目标的实现,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出租车司机张师傅无奈地说:“近年来城市不断发展,一栋栋高楼崛地而起,一条条道路贯通城市南北,但是城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却发展很慢、场所也很少,当遇到节假日,大部分市民也只能选择健身房、电影院、茶馆等作为假日休闲的场所。”
市民赵女士说:“现在市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由于城市发展的配套文化设施不到位,导致广大市民参与公共文化事业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她希望,相关部门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并注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形成人人享受文化成果、人人参与文化活动的良好氛围。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