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女孩情迷土耳其湿拓画 期望成为新丝路上的艺术传承者
笔刷蘸着五彩缤纷的颜料粉,洋洋洒洒地抛洒在水上,随着色彩的流动,独特的纹理渐渐形成,又随着光影变幻晕染开来。手持画锥在水面勾墨点彩、龙飞凤舞,原本平淡无奇的水中,逐渐绽放出一朵朵明艳的彩色花朵。覆一张白纸在水面之上,片刻之后再小心翼翼地抽离如同念动了神奇的魔法咒语,一幅美轮美奂的绘画作品已经跃然纸上。色彩纹路之间,依稀有着水波一般的流动质感这就是土耳其湿拓画(Ebru),一门已经流传了上千年、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古老艺术。
水上丹青
西安姑娘情迷湿拓画
“Ebru”也被称为“大理石花纹纸艺术”,是一种“在水面上作画”的绘画技法,最早被用做《古兰经》封面的纹理布面。据古籍记载,十四世纪时,Ebru经丝绸之路穿越伊朗,被带到安纳托利亚,流传到土耳其,并被当地的绘画大师发扬光大,成为享誉世界的艺术形式,现代人称之为“湿拓画”。
“湿拓画在奥斯曼时期就已传入土耳其,但它的实际历史,或许能追溯到公元8-9世纪甚至更早,且很有可能源于中国。我和我的老师都认为,它与我国唐宋时期的‘流沙纸’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旅居土耳其的西安女孩李昕桐,师从湿拓画大师Erol Caglar,学习湿拓画近10年,是这门古老艺术唯一的华人传承者。
“如今湿拓画不仅存在于土耳其,在中亚、东欧一些国家也有类似的绘画形式,但若论技法,还是土耳其Ebru最为精湛细腻。”李昕桐向记者坦言,自己和湿拓画可谓是“一见钟情”:2007年,远嫁土耳其的她在自己家附近的社区文化中心,第一次见到湿拓画。土耳其的大多数女性都不外出工作,政府就在社区开设各种艺术课程,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Ebru是其中之一。李昕桐被这种在水上作画的奇特艺术所深深吸引,当即决定开始学习。
“当地人英语水平一般,我又不太会说土语,老师讲的课八成都听不懂,学了整整一年还没入门。”但她并未就此放弃,而是一边学土语,一边通过同学的翻译慢慢摸索,才逐渐掌握了湿拓画的基本技法。此后她又离开社区学校,跟随水平更高的老师继续学习,最终获得Erol Caglar大师所颁发的“出师证”,成为他的正式传承人,也是Ebru唯一的非土耳其籍传承者。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