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汉中】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2017-02-22 16:06  汉中日报  字号:T|T

本报通讯员 张萌

留坝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革命老区县和秦巴山区连片开发特困地区,全县39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960户4464人。2016年,该县实现1047户2762人脱贫、20个贫困村出列,脱贫攻坚经验在中央党校交流……

是什么让留坝这个山区小县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交出脱贫攻坚的亮丽答卷?是什么解决了扶贫路上扶长远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留坝县经过反复实践探索,组建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改革基层政权模式,让低收入群众长期增收,让村级组织有钱办事,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给村级组织留下了一支永不离开的扶贫工作队。

组织群众有手段

马道镇沙坝村食用菌合作社开张初期,一些贫困户不习惯、不愿意接受合作社管理,出工不出力,为此合作社规定对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的每次从本金中扣除100元。制度的约束使贫困户明白了权利不等于“躺着要钱”,逐渐树立起了纪律意识、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合作社是大家的,也是自己的,搞垮了对谁也不好。”贫困户陈启兴坐在小凳上边装袋料边说。

为解决村级组织管理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方法简单、手段单一的问题,该县有针对性地探索组建了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由村支部书记兼任合作社理事长,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合作社下属的各类服务队广泛吸纳贫困户、能人大户、新型经营组织入社,互助合作社下设的站、队、点负责人均由村民推选产生,通过开会讨论、共同商议的方式集体决定合作社各项事宜,充分利用市场的、民主的、自治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让群众在参与社会事务管理、进行生产经营中提高技能、增加收入、提升素质。

村级办事有实力

“锅里有了,碗里才会有”。村上集体资金不足,基础建设靠要,公益事业靠等,村级组织说话没底气,办事没实力,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自己都还是贫困户,说话没底气,组织发展群众没动力,怎么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当了十几年村干部的武关驿镇松树坝村党支部书记席帮清曾经委屈地说。

为了帮助贫困群众增收、消除“空壳村”,该县为每个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注入60万元原始资本,并推行项目代建制度,将村集体经济管理职能、经营服务事项移交合作社承担,村级合作社通过为各个专业生产队提供生产管理服务收取管理费、提供基本生产资料收取租赁费、联系农产品销路收取服务费,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展有偿服务,进一步夯实村组织便民服务平台,使集体经济收入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成立于2016年8月的松树坝村扶贫互助合作社,下设工程建设服务队、农业生产综合服务队、欢乐乡村文化文艺服务队等5个服务队,半年时间就承接了8个小型基建项目,盈利近20万元,14万元留给合作社作为发展基金,6万元作为村级集体积累进入集体账户,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就近务工人均增收2000余元,实现了贫困群众增收、村级积累增长的“双赢”目的,村干部“难为无米之炊”局面成功破冰,村组织的威信日益攀升。

公益事业有人管

“自从村上有了文化服务队,下午干完活妇女们都到村委会跳跳广场舞、扭扭秧歌儿,比窝在家里打麻将、说长道短好多了,每年的文化艺术节也不愁没节目了。”留坝县火烧店镇中西沟村支书黎平富高兴地说。

为了革除陋习、树立新风,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该县用活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平台,创新在合作社成立文化服务队、红白理事服务队等公益事业服务队,在建强村级文化阵地的同时为群众文化生活、婚丧嫁娶提供服务,让爱亲敬老、文明诚信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人组织、有了载体,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俨然成为农村移风易俗、构建和谐的一支重要力量。与此同时,扶贫互助合作社还下设自来水管护队、环境卫生保洁队,选择能人担任队长,吸纳贫困户为队员,负责村上公共设施的日常管护,并召开群众大会对管护费收取标准进行集体商定,解决了村级组织基础设施“有人建、有人用、无人管”的老大难问题。

脱贫致富有依靠

“做梦都没想到,负气离家出走几年的媳妇会主动和我联系。”留坝县武关驿镇松树坝村贫困户王建礼高兴地逢人便说。因为帮堂弟担保贷款,到期后无力偿还陷入债务泥潭,媳妇知道后离家出走,只剩他和80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他也有过轻生的念头。自从加入了扶贫互助合作社,王建礼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务工,短短4个月,靠打工挣了6000余元,加上发展产业年收入过万,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媳妇也回心转意准备回家。

为发挥扶贫互助合作社助推村级组织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作用,该县要求所有合作社坚持将贫困户参与比例作为各盈利性服务队承接项目的前置条件,竖起各村公益服务队中贫困户所占比例的硬杠杠。村级扶贫合作社规定:个体股东中贫困户股份不低于51%;凡是承包、领办项目的能人、大户,雇佣劳动力中贫困户比例不得低于30%。

“我现在也成了有工资的人,每个月有800块钱的固定收入。”说到这些,留侯镇营盘村贫困户董建华就笑得合不拢嘴,直夸党的政策好、党的干部好。营盘村扶贫互助合作社承接的留坝县青少年足球研训基地日常保洁工作,优先考虑让合作社中的5名贫困户成为保洁员,每月都有了800元的固定工资。该县最大限度用活扶贫互助合作社的政策,结合贫困户个人特点、技术能力和不同的致贫原因,在生态护林、村级公益事业服务队等盈利性岗位中优先考虑贫困户,保障贫困户有活干、能挣钱。2016年,该县聘用180名贫困户为生态护林员,每人每年可获得6000元工资收入。同时,通过组织、管理、服务各类生产队(组),不仅能让群众增收也能让村级集体经济持续‘造血’,更重要的是村集体有钱为群众办事了,群众能共享到发展成果,村级组织已经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

“我们组建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就是要改革基层政权模式,给村级组织留下一支‘永不离开的扶贫工作队’,让村级组织扶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变成群众脱贫致富的‘高速路’。”这是此项工作的“顶层设计师”、留坝县委书记许秋雯力推建立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的初衷。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安康】石泉义工联获评全市4A级社会组织

    2017-02-22 13:13阅读

    【商洛】市政协召开四届一次会议总结通报视频会议

    2017-02-22 10:27阅读

    市委书记王永康参加各区县代表团联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讲话

    2017-02-21 20:17阅读

    今年西安力争接待国内外游客1.6亿 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320亿元

    2017-02-21 16:04阅读

    “城墙之外——2017西安当代艺术展”开幕 225件作品与市民见面

    2017-02-21 00:00阅读

    祝贺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成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

    2017-02-20 11:17阅读

    安康汉滨区委老干局到帮扶村精心部署脱贫工作

    2017-02-20 00:3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