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汉中】伟哉褒斜道

2017-02-22 16:13  汉中日报  字号:T|T

宋玉华

巍峨绵亘的大秦岭,是祖国中部一道雄浑壮丽的绿色屏障,把三秦、中原大地与汉中、巴蜀天府相阻隔。

古人的智慧让人顶礼膜拜,就在这崇山峻岭中,人们顺水寻道,勘踏出穿越秦岭的一条条道来。在穿越秦岭的几条栈道中,褒斜道是中国历史上开通的最早、通行时间最长、最为捷径的一条官道,它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交流,经济社会的发展,祖国的统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伟哉,褒斜道,闪耀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厚重与辉煌。

《华阳国志·序志》载:“《蜀纪》言:‘三皇乘祇车出谷口’,秦宓曰:‘今之斜谷也’。‘及武王伐纣,蜀亦从行。’”“斜谷”位于褒斜道北段,可见三皇走的是褒斜道。由此可知,褒斜道早在四千多年前的三皇时代就作为官道开始通行。直至西周,周武王讨伐暴君殷纣王时,蜀国曾出军走褒斜道去参战。

《史记·周记·正义》篇中记载:周幽王三年(前778)伐褒,褒人以褒姒女焉”。这是一个世人皆知的历史事件。周幽王率大军行进褒斜道讨伐褒国,褒国的褒姁给幽王献美女褒姒以平息战争。周幽王见褒姒美若天仙,欣喜万分,放弃了伐褒之念,带着褒姒从褒斜道返回关中。虽然幽王后来在骊山上演了“峰火戏诸侯”的闹剧导致西周灭亡,但并非是褒姒的过错。

秦昭王四十六年(前266),秦相范睢率军大规模修建褒斜道,使“栈道千里,通与蜀汉”。范睢率军大规模修建后,通过修复、拓宽、改道,褒斜道就更为宽展通畅。

司马迁在写《史记》前,奉命征讨巴蜀以南,曾沿褒斜道到汉中,所以他在《史记·河渠书》中记到:“褒之绝水至斜,间百余里。”“道果便近”。《史记》记载:鸿门宴上项羽封刘邦为汉中王、统巴蜀。刘邦率三万军士及数万关中百姓走褒斜道到褒中,张良献计曰;“何不烧毁所走之道,以示霸王无返心。”千古闻名的褒斜道上,上演了汉王大军行进,萧何月下追韩信,“明修暗度”的典故。樊哙率军佯修褒斜道时,在寒溪河口萧何追韩信处,修建铁索桥;在江口镇江西营村的一平缓山梁上安营扎寨,为防止军士扰民。人们为纪念樊哙,把这座山岭叫将军岭,把岭旁的沟称将军沟,地名至今尚存。

《三国志》中记载了东汉建安年间,曹操两次征战汉中,领数十万大军行进褒斜道征伐张鲁、蜀军的史实。记叙了在太和元年至建兴年间(228-235),诸葛亮率军“六出祁山”时,曾数次分兵行军于褒斜道。在一出祁山时因粮草不济失利后,诸葛亮令赵云、邓芝在褒斜道赤崖一带驻守屯田。建兴9年(235)诸葛亮出祁山伐魏,率10万大军由褒斜道出斜谷,军士驾驶上千匹“木牛流马”行驰于褒斜道运粮……在战火纷飞的两汉三国时代,褒斜道上可谓旌旗蔽野、车辚辚马啸啸声震谷川。

历代多少文臣武将、学士墨客在长安、汉中、川蜀间求仕赴任,升贬调迁奔走在褒斜道上的山林河谷之中:汉赋才子司马相如、才女卓文君、汉中太守、天文学家张衡、诤臣李固、开通西域的张骞,以及诗人李白、杜甫、陈子昂、岑参、三苏父子、陆游、王士祯、林则徐等名垂青史的官宦文人都曾跋涉于褒斜道。沿途的山水石栈间映照着他们的神姿风韵,一处处客栈里,曾留下他们激荡情怀的诗篇。

褒斜道和中华民族的历史相生相随、交相辉映,千百年来演绎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进程,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摇篮和见证。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长安区教育局强力推进中学毕业年级复习备考工作

    2017-02-22 15:00阅读

    【商洛】商南搭建指尖上的“党员之家”

    2017-02-22 10:34阅读

    陕西省首届“少年演说家”电视大赛启动仪式在曲江南湖小学举行

    2017-02-21 20:20阅读

    渭南白水县富山煤矿违法生产14名政府工作人员被问责

    2017-02-21 17:04阅读

    西安、西咸公交将实现无缝对接 车牌同号正在推进

    2017-02-21 08:06阅读

    祝贺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成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

    2017-02-20 11:17阅读

    宝鸡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全市2016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总结表彰大会

    2017-02-20 00:4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