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一个放羊少年在平凡生活中抒写出一段风流人生
本报记者刘虹
蓝田的大金山脚下,一个放羊的少年,捧着一本毛泽东诗词站在山坡上,面对远山大声地朗读,稚嫩的童音在山谷中悠悠回荡。脚下的牛羊安静地啃着青草。少年俯身摘下一朵野花,放在嘴边轻轻一吹,白色的花瓣随风轻扬,飘向蓝色的远方。于是少年就想,自己长大后会飘向哪里呢?
渭南麻李滩一座普通院落里,高高的围墙隔开城市的浮华。小院,平房,陈设简单,表明这是一户普通人家。然而靠近北边的一间小屋,却摆了几个书橱,满满当当放着唐诗宋词、古典文学、文史资料,与墙外世界相比,这里清幽,宁静,充斥着脉脉书香,暗暗体现主人的情趣与爱好。这,就是刘泽宇的书房。
屋外,暖阳渐次西斜,清茶的余香里,我走进刘泽宇的诗词世界。
从放羊娃到抹灰工他办起“农民运动讲习所”
三十多年前,刘泽宇的童年是在蓝田洩湖镇的农村度过的。家穷,没有儿童读物来满足小泽宇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一次,他发现一本《毛主席诗词》,被里面的句子所吸引。从此,这本诗词,成了童年唯一一本珍贵的课外书,常在放羊时捧书默读,精彩处忘我地大声朗诵。
小学三年级,小泽宇作文中引用的毛主席诗词,引起老师注意。老师扇了他耳光,用极其粗暴的方法,表示对他的质疑,并重新出题让他作文。作文里,他依然引用毛主席诗词。至此,老师才相信了他。
生活要造就一个人,必先磨砺一个人。1991年,刘泽宇高考落榜,1993年经过内招进入省建三公司,做了抹灰工。粗茶淡饭,集体宿舍,脏活累活,都未曾扼杀他对诗词的热爱。冬天,别人还在梦乡他已起床。为不影响他人休息,他光脚拎鞋摸出屋外,就着建筑工地上微弱的灯光读书。这样的行为,常招致不满与讽刺:“你就是一个建筑工,想干吗?”他人的冷眼冷语里,他依然保持对诗词的温度。黎明时被窝里那点余热,也曾使他贪恋不已,为能起床,他扇自己耳光,甚至掀开被子,把自己冻清醒后穿衣拿书,蹑手蹑脚走出宿舍。
一次用架子车拉水搅拌水泥,载满水的车把高高翘起,瘦弱的刘泽宇怎么用力,都压不下车头,反倒使车上的水漾出来,湿了衣裤。他的样子引来嘲笑,脚手架上的工人骂他,嫌他影响工作进度,甚至用碎砖块砸他。这一幕,让一位老工人看不下去,帮刘泽宇把车头压下来。刘泽宇满心感激的同时,更坚定读书的决心。
建筑工人闲暇聊天,总离不开低级趣味的话题。刘泽宇发现,话题虽粗陋,但常有故事性。于是,刘泽宇渐渐和他们聊一些历史故事,这些话题很快引起工人注意。日久天长,讲故事的过程里,他把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告诉大家。当他跟他们聊诗词,聊中国文学史时,也不会再引起反感。这样的聊天氛围影响了很多人,有人玩笑称刘泽宇在工地这片文化的沙漠里,办起了“农民运动讲习所”。
从抹灰工到教师诗词为他打开明亮的窗
刘泽宇在生活上,对自己很苛刻,他常舍不得买菜,只吃白米饭,或者拌着白糖吃,用省吃俭用的钱买大量书籍,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阅读。他的与众不同,引起工地领导注意,当了三年抹灰工后,调他做了文书。文书的工作,使他拥有更多时间读书。这期间,他被调到渭南工地施工,仍不忘在安全帽里放一些诗词卡片,抽空背诵。也填了很多反映工地工作、生活,反映社会变化的诗词。
突然有一天,刘泽宇收到一封特别的信,信中说:“市委一位领导看到你填的诗词,非常喜欢,希望你能来谈诗词。”正是这封信,给刘泽宇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尤其他用文言文的回信,展露出非凡的才华。好马终会遇到伯乐,2000年,他走进学校,做了一名中学教师,距离他进建筑工队,整整过去7年。7年,他像种子深埋进泥土,漫长的孕育,沉寂,蓄积,终于迸发出嫩绿的叶片。
初到学校,他也因非科班身份,遭到质疑。但是他第一次给学生上课,那没有套路、不受约束、不刻板、穿插很多地理、历史知识的讲课风格,就受到学生热情欢迎。可是后来,他还是离开中学,去庙底小学,做了小学教师,从事从三年级开始的跟班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
小学教学的工作平凡,但刘泽宇总是注重对学生进行古典诗词兴趣的培养,他常在课间和学生玩,期间穿插大量古诗词。直到现在,庙底小学都改成高新区第二小学了,他还每周二给学生上一节“经典诵读大讲堂”的课。这一时期,他潜心研究中国古诗词,创作出大量作品,结识了国内很多爱好诗词的前辈,和他们结下深厚友谊。尤其是福州书法家、诗人赵玉林先生,不光在学习上给予他指导,还在生活中给予他资助,赵玉林说:“朋友之间有通财之义,不要耿介。”这种“通财之义”正是诗人与诗人之间,灵魂的沟通和相惜之情。
多年来,他参加过很多诗词活动,学术研讨会。这使他开阔了眼界,也使他在诗词创作中走得更远。2010年,他出了一本小集子《蒹霞词》,里面收集从少年时期到青年时期的大量作品。书虽小,但记录了他的心路历程,也是他精神追求的一部奋斗史。
从小学走进央视他完成小花拥有春天的过程
2016年,刘泽宇经过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锦推荐,走进浙江卫视《中华好故事》节目。他在节目中答对了所有的题目,其精彩表现,得到专家团钱文忠和蒙曼教授认可。钱文忠评价他说:“小学老师是最吃重的,因为这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阶段,所以您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老师,同时也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词人。”蒙曼说:“您是春风化雨,滋润了渭南很多学子。”
2017年春节,他被一起参加《中华好故事》的选手刘澍,还有蒙曼教授共同推荐到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作为追逐赛冠军,他出色的表现,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几乎一夜之间,他的名字就被很多人知晓,接之而来的是各大媒体的采访。面对媒体,刘泽宇说:“其实我并不想被关注,我只是做了自己喜欢的事。”
诗词是古典的,也是当代的。谈到诗词,刘泽宇有说不完的话,他说:“因为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如爱国之情,思乡之情,离别之情,以及对河山的赞美,对英雄人物的歌颂,对历史岁月的追思等等,这些情感也是当代人共同的情感,每个人都会在古典诗词中找到精神的契合点。因此可以说,诗词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文化的故乡。经常受到古典诗词浸淫的人,其精神层面也是丰富的,它可以是自己的一份寄托,可以让浮躁的心灵得到安宁,可以提高个人的修养。就我个人来说,诗词,是我安身立命的所在。”
三十年前,那个放羊娃还站在山坡上,望着一朵随风而逝的小花而迷茫。三十年后,放羊娃已从一名建筑队的抹灰工到小学教师,一路走进央视舞台。舞台上他光芒四射,充满自信。如果说,他一路遇到很多贵人相助,那么真正的“贵人”应该是诗词,在对诗词的热爱和追求中,他如一朵无名小花,完成拥有整个春天的风华的过程。
最后,用刘泽宇的一句诗做结束语“从来词客多情种,一段风流隐小词。”刘泽宇,在对诗词不断求索中,在平凡生活中,抒写出一段风流人生。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