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画 脸 ■ 本报记者 李波 张丽萍
提笔、凝神、静气,在长相周正的汉子脸上,一根细毛笔轻盈游走,白的红的黑的黄的各色颜料,不一会儿便涂上了满月似的脸庞,一个个鲜明、闪耀、浓烈的社火脸谱,很快就呈现在了等着看社火的人面前。
能画社火脸谱的人,都是能人,是在正月里的农村“吃得开”的人。陇县温水镇的袁进就是这么一个能人。但要说到画脸的技艺,还得从社火说起。
社火脸谱是社火艺术中的精华,也可以说是中国社火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艺术表现力强,这与宝鸡厚重的历史文脉相承,特别是陇县社火,因其独特性和排他性,可以说是了解和研究中国民间美术、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陇县的社火类型丰富多彩,群众参与的热情高涨,最能体现群众自娱自乐的集体意识和团结奋进的张力。正月里耍一次社火,讲求一年吉利、红火,俗语“庄稼汉要乐,祈雨耍社火”,便是社火作为农家人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的真实写照。而作为社火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精美绝伦的社火脸谱,更是内涵丰富,色彩斑斓,堪称民间美术中的一朵奇葩。
社火脸谱是演员非常重要的脸部化妆形式,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其绘制多用中国画中常见的毛笔,用色多是铅白、猩红、石青、石绿、石黄、黄丹、洋绿等矿物质颜料;颜料用蜂蜜水、冰糖水、鸡蛋清等物进行配制。其绘制过程一般包括:打底色、定眼窍、吸油、勾白、填色、提醒六步。
袁进画了几十年社火脸谱,两百多张社火脸谱的线条、用色、表现的张力,甚至那些装社火的农家汉子脸上的沟壑,都已经刻画在了他的心里。在他看来,在整个社火的表演程序中,化妆是神圣而关键的一步。
社火脸谱人物众多、古朴无华、开脸严谨、用色讲究,在长期的绘画经验实践中,艺人们编了一整套用色的口诀:红色忠义白为奸,黑为刚直青勇敢,黄色猛烈草莽蓝,绿是豪侠粉老年,金银二色色泽亮,专画妖魔鬼神判。此外,还有画眼、眉、口的口诀,画眼诀里又分顺眼、吊眼、环眼、三角眼、雌雄眼。画眉诀里有卧蚕眉、梳子眉、吊勾眉、瓦眉、疙瘩眉、兽角眉。细致全面,形成了一系列的纹饰、眼神、色块等程式化的要求。民间艺人根据不同人物进行不同的脸谱设计,以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加进象征性、寓意性的纹样,以表现人物不同的身份和性格。
和很多其他蕴含着特殊技艺的文化活动一样,社火脸谱也是这一古老行为在千百年传承中秘而不宣的玄妙所在,原本老的社火队都有各自历代相传的图谱,可惜大多数随着经济生活的发达而丢失了,留存至今的已属罕见之物。我们应该知道的是,社火脸谱是从古代假面、涂面发展而来的,因而堪称中国最古老的脸谱,有些社火脸谱还残存着周文化大傩涂脸的遗痕。从殷商青铜器上的饕餮、夔龙、夔凤等图案看,社火脸谱也不乏带有商代遗风。经历了世世代代的社火脸谱日臻完美,从绘画、设色、章法、布局都有一定的格式,自成体系,形成鲜明的艺术特色。“除了从小学习时候记下来的两百多张脸谱,我还经常发挥创造。”袁进说道,脸谱这个东西奇怪得很,看起来是毫不起眼的颜料,看起来是天马行空的创作,民间艺人却敢大胆构思,利用色彩、图案、线条等穿插变化,产生了奇丽的艺术效果,绘制出一面面五彩缤纷、古朴典雅的社火脸谱,其造型粗犷,纹样稚拙,色彩浓烈,既简练单纯,又复杂细腻,既对比强烈,又和谐统一,给人一种更原始、更清新、更自由之感。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