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方言撞音乐听听左东怎么唱 ■ 本报记者 王文静
“我从小出生在秦岭的山脚底下,渭河水、清姜河流过我的家……”近日,一支《我爱我家》 M V成为网络点击热点,在优酷视频网站上线当天,就收获了1.2万次的点击量。提起这首歌的创作者左东,宝鸡市民都不陌生,十几年前,左东凭借着一曲《你是谁哩开》成为宝鸡方言歌曲创作的代表人,多年来,他相继创作了《我爱我家》等多首宝鸡方言歌曲,深受市民喜欢。
其实“左东”不仅是他的名字,也是一家以他的名字开设的酒吧,他说:“宝鸡人爱听宝鸡方言歌曲,我又是以创作、演唱宝鸡方言歌曲出名,所以我要找个地方把宝鸡方言歌曲唱下去,让想听方言歌曲的人随时都能听到。”
唱宝鸡人自己的歌
在左东的酒吧,记者见到了他,谈起《我爱我家》的创作过程,他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你是谁哩开》在那个网络没有现在这样发达的年代,由于朗朗上口,传唱度高,又诙谐幽默,作为彩铃一下子火遍了全国,一度也将左东的名字带“火”了。
这首歌给左东一些启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宝鸡人,他发现宝鸡缺少自己的文化歌曲,于是他尝试将方言和展现宝鸡文明的文化歌曲相结合。他开始漫长的创作,有时候失眠,突然灵感上来想出几句歌词,就赶紧下床,写下来;有时吃饭吃到一半,脑中冒出几句绝妙歌词,赶紧扔下筷子,记录下来。半年多的积累、尝试,他终于打造出这首原创宝鸡方言歌曲《我爱我家》。
左东说,过年期间,在酒吧点唱最多的歌曲就是《我爱我家》。
在外漂泊的游子,每到年底,思乡的情绪就会十分强烈,难以控制。游子们一回到宝鸡,就赶紧邀上朋友,专门来左东酒吧坐一坐,喝着啤酒听着宝鸡方言歌曲,瞬间就拿到了“解药”,从头发丝到脚底心都舒坦。
唱方言歌,推广宝鸡文化和旅游,左东自然而然将这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挑在了自己肩上。2016年,他邀请导演李红卫拍摄《我爱我家》大型旅游宣传 M V ,这首歌的歌词中没有“宝鸡”两个字,却围绕着“宝鸡”,处处说着宝鸡,黄柏塬、太白山、法门寺、渭河公园、石鼓文化城……这些宝鸡标志元素一一在M V中呈现出来,为听者献上了一场视听盛宴,成为了解宝鸡最直观的途径之一,让每一个听歌的宝鸡人,都心潮澎湃。
唱普通人身边的事
生活是左东创作方言歌曲的蓝本。记者听他的歌发现,都是以普通人的视角创作,既有反映生活场景的,又有记录身边故事、感慨岁月人生的,总是直击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结束一周忙忙碌碌的生活,来左东酒吧听一首《好不容易》吧。这首时长10分钟的歌曲,分别以自己、父母、孩子的视角,来表述平淡生活中的闹心事,听起来似是左东轻描淡写的“吐槽”,实则句句“戳”进听者心里,因为每个人都能找到与这首歌的“交集”,从而引发内心的共鸣。
“没承想外面的世界,其实并不是我想象……受过的罪和流过的泪,现在想想反而珍贵,吃过的苦和买过的醉,现在想想其实也无所谓,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拔下一根白色的头发却发现白发早已排成了长队……”左东在台上淡淡地唱着,时而夹杂着明快的说唱,倾诉人生不易的同时,又表达出对生活的希望。一首曲毕,你会有一种冲动,站起来,向台上的左东相视一笑,并拍拍身边一起听歌的朋友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不知不觉间,泪水已经挂在脸上。
因此,有人说左东的歌接地气,有生活气息,是“走在地上的”,而不是“飘在空中的”,所以,你很容易从他的歌曲中体会到他传达的那份感情。“方言对本地人来说,有一种天然的亲切。身边每天发生的故事都是创作的素材,只要有人爱听,我还会继续写、继续唱。”左东说道。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