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高临琴特色种植耍大了
本报通讯员 汤晓燕
“过年期间别人都能好好玩,可我比平时还要忙。”在略阳县金家河镇天台村兆丰果业合作社,主人高临琴一边不断给过往客人摘草莓,一边向我们“抱怨”。
棚外春寒料峭,棚内一颗颗红艳艳的草莓躺在绿叶白花中引人垂涎,挑动着游客的味蕾。
“春节前后一斤草莓能卖到35块哩。我请了5个人帮忙,早上5点进大棚,10点多才摘得完一茬,早饭都是草莓代替。”虽然很累,但说到收入,高临琴还是很兴奋,她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个大棚能摘300斤,这一季卖完平均价能达到15块左右,再除去成本和人工,净赚五、六万应该没问题。
在天台村,40岁的高临琴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女能人”:敢想敢干,又能吃苦。她兴致勃勃地向我们说起自己的创业史:和丈夫杨怀东在家里种过田、外出打过工、在县城开过小饭店。“2013年,我们开始在家门口种植大棚草莓,刚开始是5个大棚,现在发展到20个大棚了。”
而大棚草莓只是高临琴“兆丰果业合作社”的项目之一,自谦“没啥文化”的高临琴还流转了90亩土地,经营着20个西瓜大棚、20亩中药材白芨,嫁接管护着2万株优质杜仲。
通过特色种植,高临琴不但自己致了富,还带动全村共同发展。“兆丰果业合作社”也成为村里留守村民就近务工的一个平台。2016年,高临琴光务工费就发出去了5万多元。
贫困户高素琴就是长期在合作社务工的人员之一。因为腿受过伤,干不了重活,高素琴原本只有在合作社打打下手,没想到她对各样管护技术领悟得很快,如今已经是村里的“资深”技术员了。靠着这份手艺,高素琴年收入上万元,去年顺利脱了贫。
如今,天台村已发展西瓜、草莓大棚60多个,种植中药材上千亩。
对于以后的发展,高临琴有个“很远大”的理想:“我的想法是要带动全村人,把我们房前屋后的山场林地都开发出来,地里种各种瓜果蔬菜,山上栽五味子、山瓜、山葡萄这类山货,做全套的休闲观光旅游。”
高临琴说,她这个“远大理想”中的好些事,现在已经在着手做了,因为县上、镇上都在提倡乡村旅游,她很有信心实现自己的想法。她说:“只要肯吃苦、有想法,就是在农村也能有不一样的活法。”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