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满目新景入画来
四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之二
农历丁酉鸡年惊蛰,暖意融融,柳枝新绿,春天的旋律在希望中跳跃。
休闲散步,随处可见一条条宽阔笔直的大道、一个个幽雅宜人的住宅小区、一处处功能齐全的便民场所徜徉在城镇乡村,一幅人居和谐的美丽景象随处可见。
自2013年4月24日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全市上下加快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政策机制一体化步伐,城镇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0.84%,比2012年提高5.6个百分点;城市三城两带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建成区面积扩大到92.1平方公里,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6.92公里,城市品质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争分夺秒的发展速度与催人奋进的跨越激情,让行走在街头巷尾的市民信心满怀。
四年来,全市牢固树立全域咸阳理念,科学编制《咸阳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规划》,中心城市龙头高昂,各县域次中心城市与小城镇建设蓬勃推进,16个省市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累计完成投资106亿元,城乡统筹发展迈出新步伐。
2016年6月1日上午,我市100辆新型清洁能源公交车上线,新开4条、优化调整7条线路,这是继2014年新增百辆公交车、2015年公交一卡通建成运营之后,又一次新增百辆公交环保车。
在秦汉新城上班的高民乐先生高兴地说:现在新开通了32路空调公交车,每天2元钱就能直线到达,一年能省不少钱呢。
据统计,四年间,我市新投放公交车235辆、公租自行车2000辆,新增优化公交线路20条,南北入口少、路网结构不合理、交通拥堵问题等进一步得到缓解。
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水平的关键所在。
2014年12月3日15时整,咸阳至旬邑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这条穿越15条大沟壑的高速路顺利开通,不仅给沿线老百姓带来诸多便利,更让咸阳至旬邑间原本需要三四个小时的车程缩短至一个小时,由此全市13个县市区全面融入大西安1小时经济圈。
数据显示,四年间,我市交通设施累计完成投资280亿元以上,新增高速公路238.7公里,新建改建干线公路240公里、农村公路1800公里以上。
时间来到2015年11月26日,西安地铁一号线二期工程全面启动建设,全长6.1公里,东起后卫寨,西至沣河森林公园,作为西咸新区首条地铁线路,也是国内第三条跨行政区域的地铁线路。除此以外,西咸交通各项对接工程稳步推进,西安北客站至机场轻轨也开工建设,咸阳迈进高铁时代。
当前,我市已全面形成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协调配套、高效转换的公路路网,公路建设整体水平也跃居西部地区前列。
走进两寺渡公园、文咸广场、咸阳湖等一批公园广场,漫步曲径幽林,徜徉花海绿地,饱览湖光潋滟,不出城而享受园林之美,居闹市而乐花香之怡。
据统计,四年间,我市新增绿化面积147.12万平方米,城市绿化率提高到38.35%,随着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开展,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95%,建成国家湿地公园4个,故都魅力也在进一步彰显。
一泓碧水润古城,渭水贯都展新颜。
2016年6月26日,咸阳湖二期正式关闸蓄水,烟波缥缈的水面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观赏美景。建设完成后咸阳湖二期,水域面积超过杭州西湖,成为北方最大的城市人工湖。
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三年行动也是我市治水兴水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我市累计完成投资81.6亿元,亭口、红沿河等水库加快建设,羊毛湾引水工程、张家山泉群供水等工程加快实施,渭河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完成,解决155.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城市建设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当越来越多的市民自豪感、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汇聚在一起时,市民幸福感将不断提升,城市精神力量便愈加凝聚!本报记者 张静远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