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胸怀报国志 手有游刃功——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 7107厂首席技师宋子深
本报记者刘亚媚
在我市7107厂,有这么一位大师级的能工巧匠,由他加工的零件误差小到头发丝的百分之一。他就是7107厂的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车工大师——宋子深。“车工全凭一把刀”,1987年,宋子深刚当上车工,被安排到工模具车间,他不怕苦、不怕脏,苦练车刀刃磨技术,进厂不到一年就成了出名的“刀郎”,用他磨制的刀具加工出的零件,精度比旁人磨制的高出许多。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操作的设备越来越先进、加工的产品越来越尖端,个人技能也越来越精湛。
在7107厂,宋子深的高超技艺一直被职工们津津乐道。有一次,他所在的车间接到了膜片加工任务,设计人员多次更改零件尺寸,仍不能冲制出合格零件。宋子深得知情况后,主动请缨,制作、加工、组装模具,最终一次试模成功,这一下全厂都沸腾了。某球形零件精度要求0.0005毫米、粗糙度0.04微米,几个工人费了好大劲,几个回合下来,精度在0.001毫米左右“卡壳”了,再也提不上去。有难活找“宋大师”——接过这项任务之后的半年,宋子深和工友们加班加点做试验。记录数据、测算效果,经过不懈攻关,使该零件的精度小于0.0002毫米、粗糙度小于0.01微米。这样的指标,连设计师、工艺师、装配人员都感到不可思议。这样的事例在厂里数不胜数。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宋子深成了其他厂争抢的对象。几年来,多家企业向宋子深抛出“橄榄枝”,并承诺高薪酬、高职务、高待遇,但宋子深都婉言拒绝了。他说:“航天事业的大平台成就了我,也让我有更多发挥自己技能的空间。每当看到飞船上天、火箭发射,我的心里充满了自豪感!”
在工作的同时,宋子深还积极利用自身的知识经验及“宋子深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个平台,先后举办20余期的数控知识、精密加工知识培训班,无私地将自己的绝活传授给大家。同时,带领工作室成员编制了30余册的操作规范、工艺规范和培训讲义,为企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多年来,宋子深先后参与了我国防务装备中惯性器件、“长征三号”运载系列惯性器件、神舟飞船挠性陀螺仪、宇航发动机电爆阀、调节器、卫星太阳帆板、微波天线、微波开关等主体结构件和复杂零件的研制生产工作,攻克多项技术难关,为我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先后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陕西省首席技师”、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航天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并荣登“陕西好人榜”“中国好人榜”。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