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小山村里的“扶贫蛋” 本报记者 刘冰剑 郭玮
蓝天,白云,土路,石板房,麦秸垛……初春的耀州区照金镇高尔塬村,像幅油画一样安详,像梦中一样静谧。
当车子走近石板房,狗吠了起来,鸡群咯咯叫着散开,鹅疾步扭着向客人扑来。“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的诗涌上心头,久违的乡愁拥怀而来。
外来的人里有慕名而来买几盘鸡蛋的,有来考察长期合作销售的电商,有来宣传鸡蛋的记者。这些人,都是村里的第一书记胡海鹰带来的。胡海鹰带领村里97户贫困户养了乌鸡,鸡下了蛋,也要吆喝着卖出去。
与拥挤在养鸡场鸡笼里的鸡们相比,高尔塬村的乌鸡太幸福了。它们满山跑,除了吃主人撒的玉米、麸皮外,还吃草、吃虫,所产的乌鸡蛋具有高维生素、低胆固醇的特点,早已通过了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的检验,是真正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咬一口,满满是小时候的味道。
胡海鹰是耀州区经贸局干部,4年前,他辞了副局长的职务,一心一意驻村包扶省级贫困村高尔塬。村里的鸡从5000只发展到了15000只,且都到了产蛋期,每天达3000枚以上,销售成了头等大事。
今年春节后是鸡蛋市场淡季,鸡蛋有所积压,胡海鹰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发微博微信求助。铜川、陕西、中央等媒体都闻风而动相继报道,帮着乡亲们吆喝,好让他们早日把石板房换成小洋楼,把土路变成水泥路。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