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西安民营公交调查:夹缝求生 民营公交还能走多远(2)

2017-03-13 09:31  华商报  字号:T|T

民营公交有四种运管模式

“民营公交运营管理模式基本有四种。”3月2日上午,熟悉公共交通行业的陈先生分析,最初的运营模式叫挂靠。当时,政府允许有条件的部门进行“三产”建设,取得公交线路经营权发包,而一些有眼光的老板或车主就以挂靠方式经营。车主缴车辆购置费、管理费,直接参与经营。这种模式集中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小中巴为主。

第二种是承包,时间在1998年至2001年。“我们也是西安最早一批公交民营线路。”一家民营企业负责人贾铭(化名)说,“承包模式,车主都是直接经营者。丈夫开车、老婆当售票员,全家齐上阵。有一阵很普遍。”因管理水平及车主、司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行业较混乱。

第三种是双向制约模式,时间在2002年至2006年。车主除了缴承包费、管理费等,最大的变化是,车主仍参与经营管理;车主和司机双向选择,强化管理、相互制约,促进了民营公交的发展。

第四种是公司独资或控股。这种模式是收回或收购车主经营权、承包权,或控股统一管理。公司占比51%,其他经营者、车主入股参与,占比49%,车主不再参与经营和管理,由公司统一管理、经营,车主只分红。

曾有一段时间利润空间较大

多位民营公交公司老板称,在前些年(前三种运管模式阶段),民营公交企业利润空间较大。

“当时,投入成本相对较低,是有利润空间的。”张先生直言,过去买车也很便宜,线路上大巴每辆8万多元,中巴就更便宜了。司机月薪600多元,售票员月薪200多元。每辆车每月收入上千元,一年可收入上万元,最初线路有36辆车,一年总收入30万元。

“当时市场需求较理想,市场利益也可最大化。”贾铭也证实,“我们公司当时线路近30辆车。除去成本和各种费用,每车每月可收入两千到三千块,公司一年总收入有五六十万。”

“当时,一辆车完全可养活一家人!”贾铭说,这就是“疯狂老鼠”阶段,大多数民营公交企业追求高利润率,问题层出不穷——站点车辆间隔时间长、飙车、压车现象频发,有人称之为“疯狂老鼠”,一些线路的小公交还多次发生因超速致人伤亡等悲剧……

市民怨声载道,媒体曝光……经过多次行业自律和政府整顿,民营公交企业社会效益逐步变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情况下降。对此,陈先生认为,2006年以后,民营公交行业进入实质规范化阶段,但因城市公交公益化逐渐清晰,加之2007年西安市推行国有公交刷卡五折,全程1元(空调车全程2元)后,民营公交得不到与国有公交相同的政府巨资扶持,不再占具市场优势,效益大幅下滑。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未来24小时 西安南部等地将出现10毫米以上降雪

2017-03-12 21:35阅读

西安市计划在年内举行全程马拉松赛 各项工作正筹备当中

2017-03-11 22:54阅读

西安高新区科技路提升改造 通行能力将达双向十车道

2017-03-10 16:11阅读

灞桥区教育局举行法治安全巡回报告会

2017-03-10 10:10阅读

西安今年将全力实现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目标 创建30条示范街区

2017-03-10 09:02阅读

小小劳动者体验记 ——樱桃八班职业体验社会实践活动

2017-03-09 10:01阅读

市二保:感恩你我她 浓情在“三八”

2017-03-08 13:0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