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凤翔县法学会创新工作形式——凤翔模式跻身全国先进
生病得找医生,有纠纷得找法律。近年来,凤翔县法学会在化解社会矛盾和解决纠纷中“把脉问诊”“剜病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曾在全国介绍经验。日前,在省委政法工作会上,凤翔县法学会的运行模式受到了充分肯定。
凤翔县法学会是我省成立的首家县级法学会。自2014年4月成立以来,凤翔县法学会创新特色,为帮群众解决法律纠纷中的“疑难杂症”,专门成立了拥有“医疗纠纷会诊室”“交通事故会诊室”“工伤事故会诊室”“劳动争议会诊室”“保险理赔会诊室”“征地拆迁会诊室”等10个矛盾纠纷调处专家会诊室的“法律诊所”。各会诊室工作人员全部来自“凤翔县法学法律专家人才库”,他们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政策解答,化解矛盾,调处纠纷,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诊所”除了为来访人解答法律问题、提供咨询意见外,还对已调处的案件,通过查阅档案、走访当事人等方式,定期进行“复诊”,以防止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出现纰漏和错误。而这仅仅是该县法学会服务地方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据悉,该县法学会先后利用官方微信群、学术研究组、基层调研联系点,探索创建了县上的法学法律专家人才库、“会诊式”法律诊所、法律顾问团、法治宣讲团,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政策解答,化解矛盾,调处纠纷,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从而提高政府行政决策的法治化、民主化水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去年下半年,凤翔县法学会在中国法学会召开的县级法学会现场推进会上介绍了工作经验,“凤翔模式”已跻身全国先进行列。本报记者弓旭东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