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铜川】五十三载婆媳情 本报记者 吴洋凯 见习记者 张梦焕

2017-03-23 08:17  铜川日报  字号:T|T

“老人能活到98岁,而且身体硬朗,脸色红润,这多亏菊琴姨这么多年照料的好。”在耀州区孙塬镇惠塬村,提起赵菊琴的名字,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直言“那可是个好媳妇”。71岁的赵菊琴悉心伺候婆婆的事迹在孙塬镇被乡亲们传为美谈。

任劳任怨的好媳妇

1964年,18岁的赵菊琴经人介绍认识了家住惠塬村的杨志启,两人性格相似,见面后一拍即合,随后成婚成了一家人。当时,杨志启还有两个未婚的弟弟,杨志文和杨宽长,妹妹杨珍珠已嫁为人妇,母亲张秀兰身体不好,不能劳累,更不能干重活,家庭负担重,日子过得并不好。赵菊琴一嫁到杨家,长嫂如母,又当媳妇又当妈,撑起了家里的担子,她做饭、洗衣,忙完家务,又忙地里活,锄地、割麦子,伺候完婆婆再照看弟弟,经常是忙得不可开交。

为了让紧巴巴的日子有所改善,杨志启前后思量,决定外出打工赚钱,留妻子照看家里。“菊琴人好,性格好,把家留给她照看我放心。”杨志启相信自己的妻子,而赵菊琴亦没有辜负丈夫的信任,把家打理的井井有条,让他在外能够无所牵挂、一心一意的赚钱养家。

每天早晨刚六点,天才麻麻亮,赵菊琴便早早起床了,打扫庭院、烧火做饭,收拾停当后,就带着孩子去地里锄草干活。五月多正是小麦成熟农忙的时候,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得人皮肤发烫蜕皮。赵菊琴却顶着大太阳割麦、碾场,就为了收成好分粮时家里能多分点。

忙完地里的活,赵菊琴来不及休息,又扑到灶台上切菜煮面,做晚饭,然后哄孩子睡觉,等一切都忙完就困得打盹了,第二天天不亮又起床干活。“不干活,没啥吃,累点苦点无所谓,要让家里人能吃饱。”

在赵菊琴的心里,没有什么比让家人吃饱穿暖更让她踏实的了。经年累月,杨志启不在家的那些年,酸甜苦辣赵菊琴都是这么熬过来的,她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这些年多亏了她照看这个家,真的非常感谢她。”说起感谢,杨志启朴实的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公婆也是我的爸和妈

人常说,婆媳关系难处,不打架闹事就不错了,而赵菊琴和婆婆张秀兰却从未高声说过话,从未红过脸,更别说闹事了。

婆婆张秀兰性格耿直,经常是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看见什么不合适,就当面指点出来,从不背地里说闲话。“婆婆爱唠叨,我也不吭声,她说完了就没事了,她是对事不对人。”理解婆婆的赵菊琴从不和她争辩,反倒是经常反思自己是否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人家说咱,肯定也是有理的嘛。”

结婚6年后,公公不幸离世,这使本就贫寒的家庭顷刻间少了顶梁柱,重担全压在赵菊琴的肩上,还未娶妻成婚的弟弟,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伺候的婆婆,忙不完的地里活,这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人来说,担子实在是太重了。有多少人连这其中的一个都承担不起,但赵菊琴并没有被这一切吓的退缩,家庭和生存在重担面前她选择了承担。赵菊琴鼓起劲,甩开膀子干起来,她比以前更卖力了,用瘦弱的身躯把家撑了起来。

说起这些年伺候婆婆的事,赵菊琴并不觉得这是什么特殊和伟大的事情,“人人都有爸妈,不管是伺候娘家爸妈,还是伺候公公婆婆,都是尽孝呢,都是应该的。”在赵菊琴看来,伺候公婆不仅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更是自己心里想要去做好的事情。

虽说杨志启家贫穷,但公公婆婆都把赵菊琴当做亲生女儿看待,吃穿上也从来没有亏待过她。刚结婚那阵,公公让杨志启带着赵菊琴去耀州区药王山逛庙会,给她买麻花、桃酥这些经常吃不到的稀罕物。“公公觉得我嫁过来亏待我了,家里也没啥好吃的,就想着买些吃不到的点心给我吃。”

乌鸦有反哺之意,羊羔有跪乳之恩。公公婆婆待赵菊琴犹如亲生女儿,怕她受委屈,而赵菊琴亦有感恩回馈之心,把婆婆张秀兰当做自己的母亲来照料,一点也不含糊。

热心肠的好嫂子

在惠塬村,赵菊琴不仅是出了名的好媳妇,也是出了名的“好嫂子”,赵菊琴人好热情又懂礼,很受邻里的尊敬。

“嫂子心细,人好,也有威望,她说的话人都愿意听。平日里不论谁家有个小拌嘴还是小吵闹,她就赶紧去说道去劝架,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也都去帮忙,行门户,一点都不推辞。”邻居李阿姨告诉记者。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在赵菊琴的心里,邻居也是亲人,平时见面客客气气,有事互相帮忙,融洽相处就非常好。“人嘛,总有自己干不了的事,你帮他,他帮你,这些都是应该的。”赵菊琴性格好,有耐性,邻居家的小孩经常去她家玩耍,她不仅不嫌孩子吵闹的心烦,还经常拿糖果和苹果给孩子吃。

人常说,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世都是上行下效。赵菊琴对婆婆的关爱和照料多年如一日,期间从未红过脸吵过架,这些都让女儿和儿媳看在眼里,记在心间。“一听说她奶病了,儿媳赶紧从铜川买东西赶回来,娃们都好得很,对她奶好,对我也好。”说起儿媳和女儿,赵菊琴也是满口夸赞。

53年,多半个世纪的时间,惠塬村早已改了天、换了地,当年的三口土窑洞早已换成了瓦房,当年的小媳妇也已成了步履蹒跚的奶奶,纵使岁月飘零,斗转星移,在自己还需要被照料的年纪仍旧精心伺候98岁的婆婆。赵菊琴,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女人,她没读过多少书,不懂什么大道理大政策,她只知道为人理应孝敬老人,她只知道受人恩惠就得报答。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渭南】富平开展“保护母亲河---美丽中国梦”植树活动

    2017-03-22 22:00阅读

    “爱心助朝阳,世纪筑栋梁” —— “花之吻”集团对西安旅游职业中专贫困生的“爱心捐赠”活动

    2017-03-22 16:09阅读

    【安康】平利:老人退货遭拒绝 民警调解化干戈

    2017-03-22 12:13阅读

    【咸阳】清理30余立方米无主垃圾 为创文增光添彩

    2017-03-21 20:01阅读

    【咸阳】全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会召开

    2017-03-21 12:09阅读

    陕西省旅游局督导检查西安咸阳旅游市场整治工作

    2017-03-21 17:54阅读

    【安康】白河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检查 47盒被没收

    2017-03-20 12:2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