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绘就富美乡村新画卷
本报通讯员 王林 王冬
红瓦、白墙、绿树与村庄外盛开的油菜花交相辉映,干净的沥青路穿村而过,路旁随处可见漂亮的文化墙和绿化景观……春日里,走进勉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温泉镇,处处散发着诗画家园的淡雅和清新,令人心旷神怡。科学规划:串珠成链绘蓝图
“以前羡慕城里的大广场,现在广场修在了村口,太极揉推器、转体训练机、太空漫步机等健身器材一应俱全,一点也不比城里差!”在该镇谢家桥村文化广场,正在锻炼身体的村民关凤清高兴地说。关凤清今年75岁,是土生土长的温泉人。他说:“现在村里规划建设的像城里,我们这日子是越过越有劲了!”
搞好美丽乡村建设,科学规划是前提。该县在推进温泉镇美丽乡村示范镇建设中,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引领,围绕打造“西北温泉第一镇”目标,按照“因村制宜、量力而行、方便群众、易于操作”的原则,结合全域旅游科学制定了“两路两带”建设规划,邀请专业设计公司到现场实地踏勘调研,突出“陕南第一汤”温泉山水元素,体现三国文化,保持传统村落分布和特色,从每个村、每段路到每户人家,“点对点”设计功能布局和绿化美化方案,让全镇7个村串“珠”成“链”产出“美丽效应”。
走在温泉镇,就像走进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每座山、每条河、每条路、每个村庄,都在不经意间透露出精巧布局,“陕南第一汤”古温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景点张鲁女墓等历史人文景观与汉江、漾家河、凤凰山、观子山、虎头山珠璧交辉,实现了保护农村田园风光、民俗文化、历史古迹和自然生态的完美统一。
全民动员:建管并重美家园
“再也看不到乱堆的柴草和垃圾了,路宽了,灯亮了,真是好!”温泉镇郭家湾村村民李建国说:“看到现在干净整洁的环境,真为过去的行为羞愧。”去年10月,在推进温泉镇美丽乡村示范镇建设时,李建国因拒绝拆除门前的违章围墙而一度同镇村干部发生争执撕扯。后在镇村工作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思想工作后,李建国从开始抵触到自觉参与,最终自行拆除了围墙。
如今,李建国门前新建了花池、挡墙,栽上了花草,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干净整洁,犹如住在花园里。谈起现在的生活,他一个劲地给镇村干部竖大拇指。
在美丽乡村示范镇建设中,该县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发动群众,让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共同建设美丽家园。镇村干部经常到群众家中走访,问计问策,征求群众意见;印发画册、简报,创建美丽温泉公众微信号和工作群,全方位宣传政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凝聚全镇力量参与美丽乡村示范镇建设。
干群齐心结硕果。去年以来,温泉镇共新建花池468个、挡墙3200米、道路7.5公里、水沟6.8公里,植绿补绿1.2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50盏、挖埋地下管道8.9公里,建设文化墙97面,镇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建”的同时狠抓“管”。制定符合温泉镇村情民意的村规民约,建立垃圾分类、门前“三包”、定期通报奖惩等8项长效管护制度,各村成立了以小组为单位的村民管护小组,对道路、树木、广场、绿地、路灯及栽植的苗木、安装的健身器材,进行划分区域管护,做到管护责任到人,形成了共建共管共享的良好局面。
培优产业:内外兼修强基础
“截至3月中旬,我已经卖了6000多斤草莓,按平均15块钱一斤算,目前收入10万元左右。”在温泉镇中坝村草莓基地,村民曹永兵边忙着摘草莓边算起了经济账。在温泉镇,随处可见和曹永兵一样忙碌的村民。在推进温泉镇美丽乡村示范镇建设中,该县始终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在温泉镇每个村选育1-2个主导产业,实施产业富民工程,中坝村、板桥村形成了以元胡为主的中药材发展基地,郭家湾村形成了以围绕“九昱汉水”康体养生项目为主的旅游服务业,晏家湾村、谢家桥村、天星村形成了以水稻为主的优质粮油基地,刘家山村形成了以蚕桑养殖为主的蚕桑产业基地。
“在县镇技术人员的培训下,我掌握了元胡种植技术,今年种了10亩,预计能收入5万元!”在温泉镇郭家湾村,正在忙着给元胡喷药的村民李建武说。
为了加快主导产业发展,温泉镇深入开展科技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支持协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产业化农业发展,全方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中坝村成立了中药材产业协会、农业互助专业合作社,刘家山村与勉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定军米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创立了“党支部+企业+贫困户”带资入企工作模式,助推群众增收致富,温泉镇去年底在全县首批整镇脱贫。
村民有钱了,村庄漂亮了,村民素质同步提升。温泉镇深入开展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创建和评选活动,积极开展法制教育进农家、惠农政策进农家、文明新风进农家等活动,积极倡导尊老爱幼、学习科技、勤劳致富的风气,村风民风明显好转,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和浓厚的乡村文明气息,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互促共进。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