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黄黄维安脱贫记维安脱贫记
本报通讯员 邬正鹏
3月16日,笔者来到城固县北部深山区双溪镇方家坡村一组黄维安的家,新建的两层砖混结构楼房里,平板电视、冰箱、布艺沙发、茶几、太阳能热水器等一应俱全,简洁而温馨。“现在咱也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了”,今年60岁的老黄一边热情地招呼驻村“第一书记”李斌吃饭,一边说起精准扶贫带来的变化,满脸堆笑。两年前,黄维安还住在四间土坯房里,儿子外出务工收入也不高,是建档贫困户。问及快速摆脱贫困的奥秘,老黄笑而不语,而是带着笔者走上二楼,38盆整齐摆放的兰花映入眼帘。“这可是我这个的庄稼汉的‘聚宝盆’呢”,黄维安说,可别小看这一盆兰花,去年靠这个赚了两万元呐。谈到以前的生活,黄维安倒起了苦水,“前几年一家五口人守着几亩薄田糊口,想修房缺钱,路也不通,外出打工的钱越来越不好挣了,家里妻儿老小又无人照顾,看着人家培育兰花自己干着急,这个种苗太贵了……”
2016年,当地政府在精准扶贫中对症下药,县委宣传部等帮扶单位申请项目建设资金,将村组道路全部硬化,黄维安家门口的泥水路变成了水泥路。驻村工作队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帮助像黄维安一样的十余户贫困户发展兰花产业,申请贴息贷款5万元,用于购买兰花苗木和花盆,依托能人大户传授技术。组建兰花合作社,邀请高校教授、市兰花协会专家为方家坡村兰花产业发展把脉,带动村干部赴杨凌参加第22届农高会,扩大对外影响力,一举解决了技术和销路问题。去年9月,外地客商慕名前来,采购了黄维安两苗兰花,收入1.6万元,有了信心和资金,黄维安借钱建起了砖瓦房,精心培育兰花,闲暇时间和儿子在附近务工附带养殖土鸡、猪等。“这一年下来,收入不少呐”,黄维安掰着手指头比划算账,“务工纯收入一万八,卖兰花得一万六、卖肥猪(宰杀)净得一千五,种元胡1亩5分,到手六千二,兰花合作社给我帮扶产业资金五千,移民搬迁补助打卡三万,粮油收入两千多,政府产业奖补两千一百七十五,合计八万多元,而且兰花、元胡这些年年都可以搞,收入差不了,真是聚宝盆啊。”
如今方家坡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兰花村,规模壮大了,该村的兰花产业从最初3人发展到20余户,产值近百万。过去一贫如洗的黄维安,也于今年一月份,在脱贫告知书上摁下了鲜红的手印。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