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风匣城绿化记 ◎ 陈同钢
风匣城在哪?其实就是陈仓古城的遗址之一,紧贴在宝鸡老城区北坡上。
传说2700多年前,秦文公在这一带狩猎,夜间有一陨石降落陈仓山,惊动山间野鸡齐鸣,公以为得天之助,将此石奉为“陈宝”神灵,并于渭河北筑陈仓城建祠祭祀,在鸡峰山顶雕刻石鸡,城内修陈宝夫人祠、娘娘庙。原陈仓故城在今市区东十六里处。古陈仓为军事要塞,“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刘邦用韩信计,从陈仓道破留凤关,攻克散关,打败项羽军,遂定三秦。三国时,魏将郝昭为抵御蜀军,在今十里铺陇海铁路涵洞上的斗鸡台(亦称祀鸡台)建陈仓下城,与原上城相连,凭借险要地形,仅以千人击退了蜀国八万大军的围攻。那时陈仓城只是个军事堡垒,还不可能形成有街市的城池。公元566年,北周在今宝鸡市区内建留谷城,仍是“以置军人”。公元614年,隋在此设陈仓县。唐肃宗至德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757年3月10日),改陈仓为凤翔县,又以“昔有陈仓山宝鸡啼鸣之瑞”改为宝鸡县。明景泰二年(1451年),宝鸡知县刘通把宝鸡城扩展增筑,建城门三座,东门命名为“迎恩”,西门命名为“来远”,南门命名为“解阜”。明万历年间,增加了月城,加固了城墙,改城西玉涧河水东流,使其成为经绕西南东三面的护城河,然后流入金陵河。清乾隆年间,知县乔光烈在城东南盖了座魁星楼。知县许起凤又在城北半塬高地上修筑了城堡,名叫风匣城。清顺治和嘉庆年间,在党崇雅等人襄助下,该城曾进行过几次整修,加厚加高城墙,建箭楼、更楼、炮台,设街巷栅门,挖地下水道,修马道路面。至此,这座古代小山城初具规模。很早以前,如果站在渭河滩上向北仰望雄奇的宝鸡山城,四周城墙尽收眼底,犹如一只欲扑先纵的猛虎蹲在那里;城后突出的风匣嘴,像是老虎刚劲的尾巴,直竖在城北,可惜这种景象已看不到了。
现代宝鸡因路而兴,铁路修通后发展成交通枢纽、商品集散地。抗战期间大批工厂内迁,宝鸡有了现代工业,原城区也向金陵街、十里铺、姜城堡一带延伸,在宝鸡城内外设立了县城镇、新市镇、河滩镇。现代文学家茅盾路过宝鸡时,曾描述过宝鸡“堆积如山”的抗日物资、车水马龙的中山大街、繁忙的商店旅馆。1949年7月14日宝鸡解放,在宝鸡原城区连同郊区设立市建制,顺渭河东西延伸,沿姜水往南拓宽,滨金陵河向北扩展,宝鸡终有了十字形街市。解放后至改革开放以来,一轮又一轮城市扩建,街区不断扩大,原有金台区、渭滨区,后又与陈仓区(原宝鸡县)连成一片,开发出国家级高新区和蟠龙新区。陈仓古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现代交通四通八达,成为西北工业重镇、现代化大城市。
新宝鸡的绿化美化工程也随之全面展开。几十年来,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宝鸡人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届政府接着一届政府干,绿化成果斐然。建成了渭河湿地百里画廊,筑坝拦湖,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引入秦岭风景线,飞播造林,依山建成了10座南山公园;在全国率先解决了铁路棚户区拆迁改造,建成了贯穿全市沿线景观林带;城市道路绿化档次高规模大,绿地广场星罗棋布;文化景点光彩夺目,住宅小区花团锦簇。宝鸡遂成为一座花园式城市,在全国有了名气,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等十多个奖项。
在城市绿化项目中,北坡绿化经历时间最长。
提起北坡,老宝鸡人和新宝鸡人都非常熟悉,因为它就是老宝鸡的一部分,与繁华城区街道贴得太近了。东西走向的中山大街,街有多长,与其平行的北坡就有多长,坡上曾住过的居民,抬头见坡、走道上坡。北坡就是这座宝鸡山城的眼,是宝鸡的脸面。这个脸好看不好看,实在太重要了。
史载,北坡连同上面的陵塬,东面的蟠龙山、贾村塬,西面的长寿山、紫草原,上古时期本是茂密的森林。渭河水位很高,一直可上涨到北坡塬边。山体植被好,水源充沛,引来鸟群栖息,落下的羽毛铺满塬坡,因此北坡又叫羽山。北坡塬上是一块宝地,大唐秦王陵就建在那里,其塬就叫陵塬。然而,近代的北坡,植被遭到破坏,树木很少,滑坡塌方时有发生,成为名副其实的黄土高坡,满目疮痍,大煞风景。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曾去陵塬宝陵村参加“四清”运动,爬上又高又陡的坡,就是陵塬了。其实这里并不是平原,是斜面大坡,呈带状,两旁是沟。宝陵村在西面的沟沿上,对面是紫草原,背靠陵塬。我住在埝壁窑洞里,上载危崖,下临深谷,没有院墙,要到很深的沟里取水。那时种庄稼靠天吃饭,在塬上和坡地种小麦,收获季节靠人拉肩扛,把收割好的麦捆送到村子场院里,碾打入仓。买东西须进城,从塬边走小道,二十多分钟就下到中山大街了。北坡及陵塬的生存状况可见一斑。上世纪70年代,宝鸡峡水利工程上马,又修了一条长长的引渭渠横隔在街区与北坡之间,放水时渠里水流湍急,大人小孩落水事件时有发生;平时枯水,渠里垃圾成堆,北坡的环境更加恶化了。
改造北坡,一直是挂在宝鸡市民心头的一件大事。很早以前在北坡植树造林,但因缺水干旱和管理不善,年年植树不见林。上世纪90年代,城市改造不断升级,北坡绿化也提到重要日程。先是发动机关干部上山植树,分片包干,几年下来,坡上已见绿树成荫。随着城市马路的拓宽与硬化,环坡公路和引渭渠两岸路段也得到改善,设了防护栏,栽了防护林,有的地段还加了盖,形成几处不大的休闲广场。
北坡绿化真正上台阶、上水平是在本世纪初。以保护风匣城遗址为契机,经过缜密规划和精心施工,从2002年9月至2004年5月,建成了一座森林公园。其绿化工程以步行阶梯“大踏步”为主轴,连接东西两端长寿山和金台观老景点,形成以植物景观为特色的城市立体公园。园林建设顺应北坡自然地理特点,由北向南,也就是从上而下,依次建有防护、景观、休闲、防尘和风景林带,设有铁马秋风、金阁流霞、鹰鹜云霄、金顶春色、长寿探幽五个景区,每个景区都有主体建筑、休闲广场、亭台楼阁、庙宇殿堂;保留了城墙遗址,修了观景台,站立其上,宝鸡全城景观尽收眼底。
市民从闹市区走台阶或驾车上北坡,很快就会融入厚密的丛林之中,浓郁的森林气息扑面而来。如果再往西行,从宝陵村的塬边穿过沟底的玉涧河,上到紫草原坡和长寿山上,但见苍松古柏,林木参天,顶上有道、佛两家牛头观(寺)。置身其间,“其殿阁翚飞,飞鸟草藻彩辉”;望秦巴云透峰峦,渭水溶溶如带;听竹风松涛,淙淙鸣泉。这样理想的“人间仙境”,离闹市区竟然近在咫尺。感受其景、享受其乐,是宝鸡市民的得天之福啊!城市里拥挤、嘈杂、喧闹、雾霾日益严重,居民上北坡和北塬的人数日益增多,这里成为市民爬山健身和休闲旅游的首选之地。
宝鸡金台森林公园的建成,其功效和意义超乎意料。不仅打造了立体天然氧吧,强化了城市绿肺作用,其羽山和风匣城的文化魅力也随之显现出来,成为开发新的文化旅游项目工程的契机和动力。近十年间,胜利塬(原陵塬)上已建成多种多样的游乐、休闲园地;宝陵村塬边建有偌大的生态体验山庄,建有全国最大的红豆杉培育基地,各具特色的农家乐把胜利塬闹得红红火火,位于塬区北部和东部的大唐秦王陵与金台观,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以宝鸡标志而著称的金台观扩建工程,将会把宝鸡老城区点缀得更加光彩夺目。
北坡绿化的后继效应,近几年显现得更加强劲。由于北坡绿化工程不断扩展与优化,汶川大地震前夕就已完成的北坡居民大搬迁,促使北坡沿线附近的房地产业蓬勃兴起。北坡往西延伸线地段,一座新城拔地而起;北坡往东沿金陵河往北,以摩天院为中心的老城区改造卓见成效。宝鸡城市建设上了一个大大的台阶。
北坡(风匣城),已成为宝鸡绿色新高地,陈仓古城新天地,宝鸡人的新家园。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