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卡里怎么多了钱?原来是“扶贫”亲戚悄悄打的
(通讯员 朱智敏)近日,在西安翻译学院读大一的王丽同学,有个意外的惊喜,银行卡里多了300块钱。节俭的王丽查到收款后没有私自取款花费,心里盘算着,等到了晚上一定要给妈妈打电话问清楚。
家住平利县大贵镇后湾村的王丽,奶奶今年80岁了,体弱多病,每个月都得几百块钱买药,弟弟才上小学,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加强营养,也要花钱,妈妈身体不好,不能干重活,全家人的花销全指着爸爸种庄稼和打零工。在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启动以后,镇政府把家里评定为贫困户,已经建档立卡,按照政府的安排,今年家里要实现销号、摘穷帽、拔穷根。想到这些,王丽的心头不禁涌上一股酸楚,家里负担那么重,还给自己多寄钱,那不是要让家里的日子更加窘迫吗,这钱坚决不能要。
下了晚自习,王丽就赶紧拨通了妈妈的电话,爸爸妈妈白天下地干活,一般不会带手机,所以王丽只有在晚饭时间才会给家里打电话。电话接通后,王丽没有顾得上询问家里的情况,直接就问300块钱的事,妈妈道出了原委,结果让王丽感到又惊又喜。原来,300块钱不是家里寄的,而是好心的叔叔资助她的生活费,不光这个月有资助,而是会一直资助到大学毕业,四年下来数目可不小,将近1.5万元。王丽心里对这位叔叔充满了感激,下定决心要更加努力读书,学到真本领,将来找个好工作才能报答叔叔的恩情。
这位好心人不是暴发户也不是煤矿老板,而是拿着普通工资的平利县政协委员、县农商银行大贵支行行长王华。王华不仅是支行负责人还是一名党员,脱贫攻坚工作启动后不久,他被调回家乡大贵镇工作,同年被选举为支行党支部书记。王华自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时刻保持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凡是党号召的事总是冲在前面,从不拖后腿。上任后,他一面紧张抓业务,一面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开展脱贫攻坚工作,5321政策启动后,王华亲自抓贫困户的贴息贷款工作,最大化简化放贷程序,让贫困户少跑路,先后办理贫困户贷款294户,涉及金额1400余万。
今年分给王华的帮扶对象是大贵镇后湾村七组的王向东,家里有5口人,上有多病的老母亲,下有读书的学生娃,家里缺少劳动力,经济负担很重。接到任务后,王华不敢怠慢,多次上门摸底调查,一来二去就混成了熟人,碰巧又是同姓,就索性认成了亲戚,将王向东一家当成了本家亲人。了解到 本家大哥的困难后,王华及时制订了帮扶措施,积极寻找脱贫的突破口,计划本年内为其办理贴息贷款,协调帮助盖新房,充分利用农家庭院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在屋前房后建设猪圈鸡舍,拓宽增收渠道,力争年底评估时达到脱贫的指标线。
当问起这次资助王家女儿生活费的事是否是帮扶措施之一时,他浅浅地笑道:党和政府将他们家安排成我今年的帮扶对象,是对我的信任和认可,也是我和大哥家的缘分。他们家现在有困难,我能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我感到很高兴,也很荣幸,希望大哥家能在今年顺利脱贫。资助王丽是我自愿的,希望她能学有所成,将来有出息,有能力为家里分担压力,有能力汇报社会。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