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抓落实才能把蓝图变为现实 庞文渊
正当全市上下聚焦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聚力追赶超越、决胜小康的关键时期,我市启动了“百湖千池万顷水面生态工程”,对于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水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着宝鸡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加力提速、全面赶超的新阶段。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上下,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围绕水生态治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渭河、金陵河、千河等重点区域,波光粼粼、绿树成荫、百鸟成群、商贾云集;千亩荷塘、百里画廊、万顷芦荡等景点,风光秀丽、生态迷人,每天来此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水生态已成为宝鸡一张靓丽的名片。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长期以来,由于我市改善水生态环境历史欠账多、治理资金投入不足、空间布局不均、治水管水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等瓶颈的制约,与生态文明建设差距较大。弥补这一短板,刻不容缓。对此,我市描绘了“百千万水生态工程”宏伟蓝图。要把这一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关键就在于狠抓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
抓落实,就要夯实责任、集聚合力。推行河长制和“百千万水生态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市上下要紧盯目标不放松、真抓实干不懈怠,把任务分解到部门、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明确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建立倒逼机制。要结合市级领导所联系县区和河长制的安排,建立包抓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做到政策整合、工作衔接、力量集聚,为工程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抓落实,就要精心谋事干事、破解资金难题。要动脑筋、想办法、破难点,采取“向上级争一点、统筹整合集一点、市级财政补一点、县区配套拿一点”等措施,积极向上争、向内挖、向外招,不断强化项目研究、论证,精心编制推出一批 PPP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水润城镇、水美乡村的新格局。
抓落实,就要强化督查考核、矢志追赶超越。要建立月检查通报、季排名点评、年总结考核等制度,将工程建设纳入市级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和追赶超越点评,用“三项机制”调动干部投身“百千万水生态工程”建设的积极性,激发追赶超越的精气神,让城市绿、宝鸡蓝、渭河清、乡村美成为常态,全面提升城乡生态宜居水平,持续增强群众幸福感。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