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麟游县九成宫镇良舍村:八旬翁耕读传家惠乡邻
山区农民年过八旬,还能做些什么?麟游县的张涛老人给出了一个令人惊喜的答案:每日手不释卷,读书学习,磨墨挥毫,历史典故顺口道来,连本村的大学生都称他“张老师”。这位身居山区的农民,怎样练出的一身本领?他的回答就四个字:耕读传家。
近日,记者慕名来到位于山区的麟游县九成宫镇良舍村,被几位村民热情地带到了张涛老人家门口,村民还告诉记者,这位老人“有学问”,是“书法家”“名人”,还是个“大好人”。一走进老人的家,就明显感到与一般农家小院不同,青砖灰瓦小花坛,屋门两旁挂着木制楹联(见上图),透出主人的志趣与文雅。张涛老人今年刚过80岁,长得清瘦精神,言谈举止间颇多文气。“耕者能也,读者道也,福禄寿全在于此。”老人一开口,便解释了“耕读”的含义。他说,他一直坚守先辈“耕读传家”的教导,始终不敢懈怠。
张涛老人祖居当地,年幼时喜欢读书,读完初中一年级后,家人生病,缺少劳力,只好回乡务农。他白天耕地、放牛,夜晚坚持读书、练字,他最喜欢研读老子、庄子学说方面的书籍,临摹《九成宫醴泉铭》碑文,他一口气可以背诵《九成宫醴泉铭》全文,并能解释其意。上世纪80年代,他开办粮油、饲料加工作坊,生意不错,有了三家分店,闲暇之余,仍没有忘记读书、练字,有时还给乡里的文艺演出编写文稿。老人矢志不渝的“耕读”劲头,让后辈们深受熏陶,个个事业有成。周围不少村民,以老人为榜样,教育后代。每到学生放假,老人家中总有村里孩子登门接受教育。尤其是在春节前,他家门庭若市,乡亲们来请他撰写春联,他都来者不拒。
村主任张永奎说,“耕读传家”的道理,已经在村里传播开来,目前几十户人家都悬挂着木质楹联,以激励后辈人,“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当前全村没有人惹是生非,都很团结和睦”。
本报记者王怀宇石宝军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